腊月的时间过得飞快,刚喝完了腊八粥,马上就要到小年了,坐在温暖的写字楼里,整齐的座位空空荡荡,我的键盘在寂静中跳动着,虽然楼层很高依然能听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快过年了,街上的人明显过于平时,迎来送往,购买年货……
母亲的电话在这个加班的下午拨了进来:什么时候放假?孩子考试了吧?过年回来别买东西,老家什么都有,什么都买足了……前几天刚说过的话再次传来,却不觉任何多余,老人的唠叨反而让一股温暖在我的心里缓缓荡漾开来,舒服地伸展着疲惫的身体,倾听着滴滴答答的钟表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闻着越来越浓郁的节日味道,我知道新年就要来了……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漂泊他乡,远离本属于自己的世界,妻子和孩子虽然在身边,但是只有回到父母身边,那才是过年,那才是团圆,那才是完整的家。每年我都是选择提前加班,然后可以早同事几天回农村老家过年,每年那个时候都是我最开心的,都会早早收拾好行囊,与爱人孩子踏上回家的路程,这样的行程每年都在延续,却从没有感到过乏味。
乡间的小路,小时候我走了N多年,从未感觉到如今的幸福,就连苍穹都盛满柔和,盛满了宁谧,那丝丝缕缕的月光透过繁星,勾勒出参差不齐的光亮。这是在我栖身的那个繁华城市永远看不到的美,璀璨的繁星、皎洁的月光属于故乡,只属于每一个游子的的故乡。
每次走到村口,都能看到远远伫立的母亲,她或许已经在村口张望了很久,但看到我们却说:我刚出来,你们就到了!看到母亲的那一刻,我心底的那份充实,还有父母看到儿孙时脸上洋溢的喜悦,大概世上的幸福莫过于此吧。妻子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我偷偷地看了她一下,果然她的眼角有了些湿润。寒暄拥抱,这是亲情的礼仪;一家人幸福地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年夜饭,就是团圆的意义。
妻子、弟妹和母亲往往在厨房里烹调美食、包饺子,做年糕,我和父亲、兄弟则在一边张罗着接待亲朋的酒水,老白干、王老吉、味道浓烈的茉莉花茶,这三样是必须要有的,儿子和弟弟家的孩子虽然许久未见,却因为骨子里的那种亲缘只有三两分钟就形影不离,其乐融融这个成语大概就是形容这个场景的吧。饭菜做好了,全家人都围坐在桌子上,没有拘谨,只有快乐,没有山珍海味,只有记忆里家的味道。醋溜的白菜、清蒸的鱼、红烧的牛肉、自制的扒鸡……每一道菜都是我的最爱——尽管这些菜在其他地方都能买到,但却永远没有自家的那味美,举起筷子,似乎拨开了温馨生活和甜蜜日子的帷幕;端起酒杯,仿佛淹没了一年中旅途的艰辛和工作的奔波。老人的脸上挂着暖暖的微笑,一边慈祥地注视着两个孙子玩闹,一边和我们闲话家常。两个孩子则将欢呼雀跃的心情表达在他们的嘴巴上,又是大咽大嚼又是叽叽喳喳,很轻松就能把一大人逗得哈哈大笑。
而我,却在静观这一切的时候,发现父亲的白发又多了一些,母亲的皱纹又深了一些。因为工作关系,一年之中我们很少有时间能这样放松地陪伴他们,他们也很少要求我们回来,这是做为子女的失责,这时做老人的一种爱,他们虽然天天想,但是却从来不去说。“来,一起喝一杯,在家吃不了几顿饭,又都要走了!”看着我发呆,滴酒不沾的母亲这时放下饮料,自己倒了一点酒,我知道老人是开心……不知何时,窗外的烟花点亮了夜空,农村的新年都是被烟花拉开的序幕,五彩的烟花透过窗户照在每个人脸上,心情变得更好起来,过年了,游子归家,父母笑了,心也就暖了。
人生长路漫漫,我们奔波忙碌,总要记得前行的方向和回家的路,因为唯有家的温暖,才是新一年的力量之源。从古至今,无论回家的路多远、多难,但是每一个国人的却都心向团圆,因为总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我们的心,连着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