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这时候,很多老乡都询问发展点什么“懒汉作物”,尤其是在一些荒坡杂地,种庄稼不爱长,种蔬菜更长不了,发展速生杨效益又比较低,那今天的这个树种您可以考虑。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各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彩色树种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公园绿地还是行道树间,树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绿色。像下面图片中这片艳丽的色彩,既是防风固土的卫士,又是渲染环境空间的画笔,它就是一种颇具争议的彩色树种---火炬树。
火炬树既是防风固土的卫士,又是渲染环境空间的画笔
火炬树原产于北美洲,是漆树科、盐肤木属的一种落叶小乔木。一般株高10米左右,雌雄异株,顶生直立圆锥花序,雌花序和果实均为红色且形似火炬,火炬树也因此而得名。火炬树的根蘖萌发能力极强,根上密生不定芽,能寻找空隙萌生根蘖苗,生长快、郁闭早,三到四年内可以萌发30—50棵根蘖苗。火炬树超常的繁殖力,一部分是来自于它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每到秋天它的红色成为各地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无论是瘠薄或者干旱,也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即便是在盐碱成分较高的土壤中,火炬树都能适应生长。也正因为它的自繁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而且枝干含水量高、油脂少、不宜被燃烧等特点,所以是理想的封山育林和护林防火隔离带树种,并成为造林护坡、防火固堤、固沙保土的先锋树种。除了造林用途之外,火炬树还具有吸附大气中浮尘及有害物质,抗性强,不受病虫危害的特性。色彩鲜艳的雌花序及果穗,秋季转红的叶色,都极富观赏价值,也常被用于园林造景工程之中。一般情况下火炬树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栽下去三五年就可以成林,几乎不用管理,它就长的非常茂盛。
一般情况下火炬树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栽下去三五年就可以成林,几乎不用管理,它就长的非常茂盛。
火炬树是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由国外引入我国的, 1974年开始向全国各省区推广。目前分布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草原区。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土壤干旱瘠薄、造林难度非常大的地区,火炬树更是以它超强的生长优势,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
但是,火炬树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在为绿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对它的争议也一直不绝于耳。多年来火炬树一直是学术界较有争议的树种之一。这主要是对它在自身繁殖生长的同时,是否会影响其他植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评价,也就是生物的入侵性。生物入侵,是生态学中的概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火炬树具备超强的适生和繁殖能力。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而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则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等被侵特点。它们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目前由境外传播到我国的入侵生物有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它们的肆虐,使农作物、园林树木等受到了严重危害,造成了经济和生态上不同程度的损失。较为有名的入侵植物“黄顶菊”,就是因为它的繁殖、适应和传播的能力非常强,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故而被称为生态杀手和霸王花。与“黄顶菊”相似,火炬树也同样具备超强的适生和繁殖能力,这也正是它自引进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的争议所在。
火炬树种子繁殖、根系繁殖
在1-5年树龄期,是火炬树生长最旺盛时期。每种下一株火炬树,第二年就发展为 10 多棵,5 年后就会覆盖半径为 5-8 米 的范围。一些专家认为,根据有关入侵种的定义,火炬树已经达到了入侵阶段, 不适合继续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而另外一些学者则通过对某些地区的实际观察和对比实验,表明火炬树的生长速度与臭椿相当,并且不具备化感作用,对土壤环境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火炬树的生长还会受到遏制。尤其是火炬树引种到中国的半个世纪以来,尚未见有任何逃离人工生态系统而失去控制的案例发生,也没有发现火炬树对农田或者是大范围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失和危害的记录报道。
火炬树引种到中国的半个世纪以来,尚未见有任何逃离人工生态系统而失去控制的案例发生
专家表示,外来物种生物入侵是被广泛关注的生态和经济问题,判断一个品种是否具备入侵性,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综合的评价才能得出的结论,这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虽说对于火炬树是否具备入侵性尚无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它很强的种间竞争能力,会阻碍周边其他植物的存活和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但是只要因势利导,就能有效控制它的繁殖能力和覆盖范围。
每种下一株火炬树,第二年就发展为 10 多棵,5 年后就会覆盖半径为 5-8 米 的范围。
首先在种植栽培之前应充分考虑引种地的环境条件,然后通过采取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就能趋利避害的让火炬树发挥应有的作用。火炬树为阳性树种,喜光耐旱,在种植选址时,应选择土壤含水量较高的背阴处。由于它的根系较浅,主要分布在 20 cm 以上的土层,可以通过挖隔离沟的方法,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火炬树最大的弱点是不耐淹,对于非特定用途的片区,可以采用水淹或者是药物进行剿灭。
一般三年就可以上市销售,主要销售对象为园林和公路林网。
除此之外,种植户还可定期进行修剪,人工砍除一些不需要的新枝新苗,以遏制繁殖和成林速度。如果说科学的认识火炬树,是合理利用它的生物价值的前提,那么科学的管理,就是让火炬树按照人的意志和规划生长的手段,也会成为农民致富的“铁杆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