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是七分种三分管?还是三分种七分管?别搞混了

2020-03-23   燕赵农业

村里的老孙家爷俩儿这几天一直在吵架,不知道的人以为这爷俩关系不好,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爷俩儿其实是学术“斗争”。孙大爷在村里一直当村委会干部,儿子孙建武大专毕业后先在市里找了份工作,后来觉得没前途就辞职回老家,要搞农业。当年,为这个事,他们爷俩就干了一仗。孙大爷觉得儿子通过上学好不容易离开农村,就不该再回来,否则上那么多年学就没有意义了;可是孙建武觉得正因为自己上了学,才有能力做好农业。吵归吵,最后孙老爷子还是没有挡住儿子回村搞农业。可是从这之后,爷俩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架的原因主要就是种庄稼的问题:儿子要流转土地,孙老爷子认为种地不挣钱;儿子要搞种植合作社,孙老爷子认为自己还没种好地,凭什么带着别人种;儿子要种特色黑小麦,孙老爷子反对……虽然每次吵架结果总是老爷子妥协,但是诸如此类的父子之争,却几乎经常发生。

究竟该重管理,还是重播种?

要说这次吵架的原因是因为种玉米的问题。儿子组织合作社的社员培训,给大家讲解种玉米要采取“七分种,三分管”,鼓励大家把好播种关,才能获得好收成。而孙老爷子一听这话,当场就闹开了:说儿子不懂,历来玉米种植都是“三分种,七分管”,只有管理好才能有好收成,认为儿子说的“七分种,三分管”是严重错误。本来合作社的成员对孙建武的说法,比较认可,但是听了孙家老爷子的话,很多人突然觉得孙老爷子说的正确。不少人开始质疑孙建武的说法。不少合作社社员都说过去玉米种植都是延续了传统的老话:三分种,七分管。都认为管理很重要。搞得孙建武当时很尴尬。那么种玉米应该是侧重播种效益好呢?还是侧重管理效果好呢?

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省工省力,效益好。

没办法,为了说法大家,孙建武只能现场视频请教了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专家在视频里给大家讲,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播种环节涵盖了选购种子、整地、施肥、机播、除取、防病虫、合理密植等,种植好了就打好基础了,种植不好以后怎么管理也会被动,因而他肯定了孙建武所说的玉米种植“七分种,三分管”,认为这样更突出了播种环节的先决基础作用。

为什么要强调“七分种”?

玉米是一种集粮食、饲料、能源等多元用途的作物,搞好玉米生产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过去,农民种庄稼长期笃信一句农谚,叫“三分种,七分管”,这是传统农业中强调的种和管的重要性。随着农业技术发展,玉米高产科研实践,越来越多的玉米专家提出了“七分种,三分管”观点,更突出了品种选择,播前准备及一播全苗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要强调“七分种植”呢?

专家介绍说,过去种玉米“三分种,七分管”,这一个“种”主要指的是播种技术,还没有把播前准备和“种子”包括进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生产技术方面体现出四个显著转变,一个是玉米生产由以高产为目标向高产高效转变;第二是玉米种植由精耕细作向简化栽培转变;第三是玉米种植由小农生产规模化生产转变;第四是玉米种植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基于这四个方面的改变,有好多农艺技术诸如整地、施肥、除草、防病虫、合理密植等管理技术在播种环节都体现出来。一旦播种不好,达不到一播全苗。补种,人们的时间是不允许的,墒情也常常是不适合的,既使人们耽误工,墒情也算可以,补种的苗在整个生长期一直会落后,永远是小株弱株,正常植株每穗出150-200克粒,小株弱株每穗只能出50-100克粒,每减少100株就减产10-20公斤,极小极弱株会因田间郁蔽被大株所欺颗粒无收。因而现今播种赋予了两层含义:一是种子质量,包括种子来源、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容重、整齐度等等;二是播种技术,包括土壤耕作,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全苗技术,新的内涵对于玉米播种要求更为严格,形成了“玉米高产,七分种,三分管”观点,突出了播种环节的基础保障作用。

怎么才能实现“种植好”?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七分种,三分管呢?专家介绍自然就是要把好“播种关”,也就是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基础措施。这里面专家提醒孙建武要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环节:

选择优良的品种。这是整个种植过程的前提,种子好是一播全苗的内因所在。选择经过试验示范成功的,通过审定、认定的种子,尽力选择株型紧凑,适宜密植,,抗逆性好,籽粒成熟时脱水快,适宜机械收获果穗的品种。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水分小于13%的包衣种子。

深耕整地。如果是春播玉米要采取深耕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深耕后土壤通透性增强,,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矿物质的分解转化,改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降雨径流和水土流失。冬前深耕整地,打破害虫病菌生存环境,来年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来不及冬前深耕整地的,可在春季播前旋地。当然麦茬夏播玉米处于“三夏”大忙季节,目前还是建议贴茬直播。

春播玉米要做好深耕。

单粒播种。传统的条播、穴播、点播,每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近年来,随着种子质量的提高,实行了机械化单粒播种,每亩播量1.5公斤左右,减少了一半的用种量,也实现了苗齐苗壮。

选择施一次性缓释肥料。一次性缓释肥随播种一次性施入土壤,生育期间免追肥,一定要选择质量达标的厂家,一般氮在25%-28%,五氧化二磷12%-15%,氧化钾12%,缓释氮不少于22%。

苗前除草。 选择效果好的乙草胺除草剂,随播种喷洒,苗前除草。

后期管理怎么实现轻简化?

专家说,前面做好了玉米播种,后期管理就不用那么麻烦,老乡们就可以进行打工或其他的经营,不用牢牢栓在玉米管理上了。当然,不是说“三分管”就不用管,还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节点,对玉米进行必要的管理才能实现高产。

首先是化控促壮。化学调控技术是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度发类变化的技术。操作简单、用量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率高,对环境和产品安全。风灾大易倒伏的地区尤为突出。在玉米6-8叶期,选用“金得乐”(每亩30毫升兑水15-20千克)或“玉黄金”(每亩2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化控,防倒促壮。

大喇叭口期才能追肥,千万别过早追肥。

另外是病虫防治。据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通报,2019年全国有25个省份发生危害玉米的新害虫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成灾面积246万亩。预报今年年将在全国玉米产区发生,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早做好防控准备。

最后一个就是适当追肥。在大喇叭口期,如果出现脱肥现象,及时追肥,一般每亩25-30公斤尿素。

听完专家的介绍,孙老爷子看看儿子,耸耸肩,然后唠叨着:看给你能的,你等着,我种了多少年庄稼了,经验比你丰富多了,早晚能收拾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