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都54岁了,为何李世民还要将公主嫁给他?背后真相很残酷

2021-04-15     历史潮河

原标题:尉迟恭都54岁了,为何李世民还要将公主嫁给他?背后真相很残酷

说起唐王朝历史上的名将,其中必有尉迟恭的名字,相信读者已经在不少小说和戏曲当中听过了他的大名,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唐朝的统一战争,先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个割据势力,而在玄武门之变当中,尉迟恭也对李世民政变有着超出常人的贡献,因此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一直到658年去世,被追赠为司徒,陪葬在昭陵,生前也算是荣华富贵不断。

但是《资治通鉴·唐纪十一》记载了这样一起故事,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在和尉迟恭的对话中突然询问:“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我把公主嫁给你怎么样呢?尉迟恭则叩头回答说:“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李世民听后也没再说什么。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不过是尉迟恭和唐太宗之间一番再普通不过的对话,唐太宗爱惜大臣,因此打算将公主嫁给他,公主要是嫁到尉迟恭家,自然是做妻,不可能当妾,尉迟恭因此以不忍抛弃旧妻拒绝。也算是忠贞可靠的好男人。

但是这个故事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答案恐怕不是这样,背后的真相也很残酷。首先此时的尉迟恭,已经是54岁的高龄,就算和尉迟恭关系再好,唐太宗真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步入老年的男人?要知道唐太宗的几个驸马,柴绍儿子柴令武、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杜如梅的儿子杜荷等等,都算是二代,和尉迟恭也差了一辈。

回过头再来看看尉迟恭“富不易妻”的观点,实际上尉迟恭的发妻苏斌,生下儿子尉迟宝琳之后,在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就已经去世,说明尉迟恭怎么也是一个再婚之家,何况此时尉迟恭已经成名,更不可能“贫贱久矣”。那他为何要拒绝唐太宗的好意呢?

实际上,如果能够看到更多片段,就能知道尉迟恭不敢接受的原因了。

626年,李世民靠玄武之变掌握权力,登基称帝后,他和尉迟恭的关系,从将帅也就变成了君臣,两者之间因此而隔阂。

《旧唐书》提到,尉迟恭“好讦直,负其功”,多次和其他人发生争吵,最终在629年离京担任襄州都督,然而当时间来到632年,唐太宗大摆宴席,有人座位排在他的前面,尉迟恭大怒不已:“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坐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向他解释,结果尉迟恭反手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将其打瞎:“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

唐太宗看后相当不悦,停止了宴席,对尉迟恭说:“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他对着尉迟恭,举例汉朝韩信彭祖等人的事迹,警告意味已经是十分浓重。

也正是在唐太宗赐婚的639年,李世民又对尉迟恭说:“人或言卿反,何也?”当尉迟恭激动的将自己身上的伤口一处处呈现给唐太宗看,李世民为之流泪,打消了这个疑虑但是这些片段,却都已经能够看出,两人关系不再像从前一样好。

实际上,登基后的李世民,疑心加重已经是不争的事情,征讨高句丽时,李靖以年老体弱推辞不能随从,结果第二天李世民直接来到他家说道:“昔司马仲达非老不病,竟能自强,立动魏室。”吓得李靖赶紧出发,而在唐太宗临终前,他还交待太子李治,对于功臣李勣,如果将来他表现出不顺从的模样,就迅速将其杀死!这些都能窥见唐太宗的另外一面心思。

尉迟恭自然知道,这也是唐太宗的一道选择题,最终他选择了拒绝。

唐太宗一共有8个驸马,结果3个被卷入宫斗处以极刑,例如驸马杜荷,就参与了太子李承干谋反案被斩首,还有两个抑郁而终饿,这也的确证明尉迟恭的做法是对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Pz-1HgB9wjdwRpv7k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