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本人为何不进攻陕西?学者:日军没有那个本事

2021-03-18     历史潮河

原标题:抗战期间,日本人为何不进攻陕西?学者:日军没有那个本事

在近代历史上,14年抗战可以说是最为艰苦的一场战役,日军的铁蹄侵略了大江南北,全国也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有些让人好奇的在于,陕西有着千年的文化和底蕴,为何日军没有去攻打呢?下面的这几张照片,正是拍摄在陕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看上去城镇一片太平,并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实际上,根据学者分析,日军并没有那个能力,为何这么说?

在77事变之后,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实际上在日军大本营最初制定的“不扩大”方针当中,只是希望通过停止冲突换取伪满洲国的承认,而在淞沪战场上胜利后,日军随即攻占了国府首都南京。此时两国已经绝无和谈的可能,因此日军才计划发动全面战争。

淞沪战场虽然以失败作为告终,但是国府也达到了部分预期的目的,那就是将日军进攻中国的南北方向改为东西方向。

对中国的防御者来说,江东富庶,然而一马平川,无险要可以乳酪,只能向西部转移,保存自己的势力,而对于日军侵略者来说,他们首要的目标,便是占领沿江海的各大城市,依托水域发挥自己机动力强的优势,因此抗战最初日本的全面扩张阶段,原计划正是沿长江向西,但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之后,便进入了抗战相持阶段,开始陷入泥淖不可自拔。

至于华北高原,日军的战略目标并没有那么突出,如果想要占领陕西,就必须尽可能控制山西,但是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日军在山西的部队受到了晋绥军和八路军的顽强阻截,也就迟迟无法完成目标。因此在漫长的抗战当中,陕西也就成为大后方,不断地为前线输送物资和兵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际上,一直到1942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的《昭和17年度治安肃正计划大纲》,才正式有了进攻陕西的计划,里面明确提出:“努力完成日军总兵站的使命,根据情况,断然进行西安作战、延安作战,为中国事变的解决、华北局势明朗化作出贡献。”

这份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切断前线作战的国军以及八路军后方补给,然而当这份提议被上交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之后,却一再拖延,畑俊六也在随后派遣军总司令部的回复中解释了原因:

“大本营准备在9月份进行西安作战,视情况发展···但如果既要保持占领区内的现状,又不另外增加大量兵力进行作战,则我军占领区内的治安,不能不受到部分损失,请事先予以考虑。”

“如以西安作战作为四川作战的前提,是没有意义的···”

“可进行谋略工作,使国共矛盾激化。”

考虑到重庆对于西北掌控不强,此时日本的方针,依然还是以挑拨分化为主,而因为受到太平洋战场的影响,日军的策略也发生了改变,围绕中国大陆所有战争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迫使重庆投降,而在畑俊六看来,就算攻取西安等城市,也不会起到太多效果,而且反而要牵制日军内部捉襟见肘的兵力。

然而日军依然没有闲着,根据统计,日军从1938年开始,对西安城展开了145次轰炸,造成了军民伤亡,然而因为西安城墙,基本上都是百年留下的夯土,密度大,导致炸弹杀伤力小,再加上地形影响,轰炸效果有限,西安因此始终保持着活力。

实际上,日军兵力的限制,在中国另外一个省份福建也完全能够体现,1941年进行福建进行的大湖战役当中,国军100军80师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和日军展开激战,歼敌300人,缴获了大量物资,虽然相比较其他正面战场的规模,这场战役的要小上不少,却造成了深远影响,从此日军意识到攻打的艰难,才不敢进犯福建境内。

抗战的胜利,也离不开各族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XAiRHgB9EJ7ZLmJYA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