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善化寺
“脺容庄穆,梵相奇古”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朱弁来形容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的五方大佛和二十四尊护法诸天的。二十四尊诸天造像各具神态,造型各异,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威猛粗狂、还有的娴静秀丽、但请你注意,这些熠熠生辉,交相辉映的造像是金代的遗物,距今已有将近九百年了。在诸多的造像中,有两尊造像尤为独特而且更为传神,这便是鬼子母神像和她脚下的小女鬼像。
大同善化寺.佛造像
鬼子母塑像位于大殿东侧,高3.66,米,面部表情庄重典雅,善良虔诚,脸型丰满圆润,似笑非笑的嘴角给人以永恒的微笑和内在的美感。传说鬼子母原来是一个爱吃婴孩的恶魔。佛祖为惩治她,就把她最小的儿子用钵隐住。失去爱子的鬼子母焦急万分,来到佛祖面前苦苦哀求。佛祖说,你有五百个儿子尚且这样,别人只有一两个孩子还被你吃掉,他们怎么办呢?鬼子母听后大悟,带领五百子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王。鬼子母塑像左脚下方,有一青面红发小女鬼像,这就是鬼子母作恶时的形象。元代西京(今大同)人吴昌龄的杂剧《鬼子母揭钵记》,就是以此为原型而创作的。
善化寺.鬼子母
吴昌龄,大同人,元代著名剧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人齐名,其代表作有《探狐洞》、《西天取经》、《鬼子母揭钵记》等。尤以《鬼子母揭钵记》最为有名,鬼子母的故事是佛教中一个久久流传的故事,最早见于《佛说鬼子母经》,这部经在西汉时就被翻译成汉文,后又收入《大藏经》。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在金代叫西京大普恩寺,明代才叫善化寺的。大殿内的彩塑保存极为完好。吴昌龄的生卒年虽然不是很详细,但他是金末元初之人是可以确定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在他创作《鬼子母揭钵记》时,是受到了佛经的影响,还是民间传说的影响。
善化寺.鬼子母
大同在金代初期经有了鬼子母的彩塑,至少说明佛经中有关鬼子母的故事在哪个时代的大同是广为流传的,这是孕育《鬼子母揭钵记》的先决条件和沃土。另外中国的戏剧史在历史上受到道家的影响比较大, 吴昌龄的《辰勾月》说的就是张天师法力无边的故事。在南北朝时,曾经风靡一时的道教发生过分裂,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平城(大同)创立了天师道,寇谦之等人很受北魏统治者的宠信,大同成为了北派天师道的根据地和发源地。而道教的另一个派别全真派在大同也很有势力。金太宗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创立全真派,其徒弟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尊为国师,号长春真人,总领道教。
善化寺.壁画
在蒙古定宗贵由汗、宪宗蒙哥汉年间,丘处机与其徒弟李守常强占西京大同府一百二十多处佛教寺院,逼其改为道观,为此。佛道两家在贵由汗面前打官司多年,并由此触发了佛、道、儒三家意识形态的大论战,佛、儒甚至联合天主教徒共同应对道教,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件事情,而导火索就在大同。时间是忽必烈创立元朝之前,也正是吴昌龄生活的年代。《鬼子母揭钵记》中,鬼子母之子火孩儿便是小说《西游记》红孩的前身。另外吴昌龄其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是弘扬佛法的,还有其作品《哪吒太子眼睛记》中,哪吒太子曾于孙悟空大战过。此三部作品,都是暗中替佛教鸣不平的。此三部作品也影响到明朝中叶才形成著名小说《西游记》,可以说吴昌龄是开启西游故事的先河者,而先河的源点来自鬼子母和当时大同历史背景。
鬼子母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