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
中国的山水画是在宋代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元代才出现了新的画风,当时画坛上的领袖人物就是高克恭,并且,也是有元一代“米派山水画”公认的第一人。高克恭(1248-1310),又名高士安,字彦敬,号房山,其祖先本为西域回鹘(今维吾尔族)人,到高克恭祖父时,已经汉化并与汉族通婚,内迁中原,落籍山西大同,遂为大同人。
其父高嘉是一位地道的士人,他“好学不苟”,对诗词文赋,经学百家都很有研究,但不慕荣达,一生没有做官,高克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于经籍奥义,靡不口诵心研,务极源委,识悟弥深,”对汉文化有了很深的造诣,他在27岁时进入仕途,官终刑部尚书,他在任正直不阿,任贤举才,多有建树。
《云横秀岭图》
在自我修养方面,高克恭认为人生之最可贵的品质,在于“无求”二字,这说明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观。与此相对应,他喜爱游历山水,寄情自然,对“卧青山,望白云”的山林生活有很大兴趣,这恰恰与元代画家的共同追求不谋而合,因而对他在绘画艺术上进行创造和探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克恭的文字造诣也比较深,诗歌能得唐人韵致,如其“无限飞红随马足,春光更比路人忙”曾传诵一时,高克恭在文学上所达到的境界,使得其山水画充满了诗意,在烟岚湖山的江南景物中注入了无穷意趣。
《雨竹图》
高克恭追求水墨渲染、烟云苍茫、师法二米一派的山水画法,并且使其得到很大发展。可以无愧地推为元代米派山水中的第一人,在元代初年,高克恭和赵孟(fu)二人被公认为当时画坛的领袖人物,地位极高。张静居曾经说过:“前朝画品谁第一?房山尚书赵公子”张羽在《临房山小幅感而作》诗中也有“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赵孟)北有高(克恭)”之句。而这两位画坛领袖之间的私交很深,赵孟颊曾有《题高公画》诗:“疏疏淡淡竹林间,烟雨冥漾见远山。记得西湖新霁后,与公携杖听潺渥。”他们经常在一起深入生活,探讨艺术,并且还进行合作。
高克恭进行绘画创作主要集中在墨竹与山水画上。据说他作画不轻易动笔,常常是在酒酣兴畅或平生至交面前,豪兴一发而不可收拾之际,研墨挥毫,任意使性,画出“神旋鬼没,不可端倪”之状。故所作多为乘兴之作,充满激情而又极富情思。
《春云晓霭图》
高克恭的墨竹在当时及后世享有盛誉,以至明人有“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好无敌”的话。著名画家倪瓒也曾写诗赞扬高克恭画竹,说:“石室风流继老苏, 黄华老人亦敷腴。吴兴笔法钟山裔, 只有高髯不让渠。”再如王逢题诗,云:“兹观房山双墨君,素节抢霜腊,翠葆拥露晨,文(同)苏(轼)隔世同超伦。”从前人褒扬高克恭画竹的评论来看,他的墨竹主要是笔力雄浑、潇洒风流,能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强烈共鸣,从具体技法上看,高克恭画竹初似不经意,落笔潇酒,而自有天然生趣,他画竹师法金代山西画家王庭筠,以思致取胜,但又不拘泥于王庭筠的风格,而更以书法入画,同时,他又注重追求文同的气概,写实而兼重写意,形似神似兼得、高克恭墨竹作品见于著录的有《墨竹坡石图》、《墨竹图》、《竹图》、《竹雨图》、《竹石图》等。
高克恭一生主要的艺术成就还是在山水画方面。他的山水画主要是以二米山水画为根基,进而上追董源、巨然,并参入李成北派山水的雄浑,使他的山水画作品画面上有骨有肉,气势浑厚,意境高古,受到历代文人画家的极度推崇,曾有画史著作记载对高克恭山水画的评价,是“古今写山水者,流传几及千人,唯二米、高(克恭),倪(瓒)之迹,简淡超逸,至使人不可摹,真奇绝也。”
《春山晴雨图》
如果以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画家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趣尚来区分,高克恭的山水画应该属于文人画的水墨一路。他的绘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趋向,把笔下描出的云烟浓郁之景和自己淋滴畅快的胸襟相结合,造成了一种浑厚深远的气氛,既热爱壮丽的山川景色,又善于在描绘这景色中间把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理解和思索融入画面,是高克恭绘画创作高出侪辈的重要原因。前人曾写诗对高克恭绘画中表现出的情思加以概括,说:“高侯落笔万象注,写出千古苍茫愁,无声诗与有声画,一文异事传南州。”正指出了他的画真正达到了“笔底时时寄其心”的自觉追求,而不是单纯地摹仿古人。
高克恭一生作品较多,见于著录的有《云林烟嶂图》、《巢云图》、《秋山暮霭图》、《夜山图》、《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雨图》、《春云晓日图》、《雨山图》等等,总的来说,这些画气韵流润,烟云部蒸,呈现出云气蒙蒙,峰峦出没的气象,同时又给人以沉雄浑厚、气势逼人的感觉。在具体技法上,他的作品或者水墨一色,或以浅绛为之,既有董源的线破,更多大小米的“点皱”,二者结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在高克恭众多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现存的《云横秀岭图》,是图纵18.2厘米,横长106.7厘米,通幅以水墨为之,画面虚实相生,似有范宽《溪山行旅图》的雄伟之势,同时也呈现出烟云缥缈、华润秀美的韵味、这幅作品融二米、董巨和北派山水于一炉,不同已往。画面上方有画家李衍书题跋,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此告之,……此轴树石不卷,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议者,其当宝之。”现在我们看来,这幅云横秀岭图确实可以代表高克恭的山水画风格和所达到的水平。
高克恭另一幅作品《春山晴雨图》则表现出另一种风格,透露了更多的二米影响。这幅图的构景与《云横秀岭图》颇为近似,着重表现的是江南春天林峦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春雨过后景物弥新,云气湿润的景致,在画法上采用了更多的大小米画法,远处的山村更加模糊朦胧,中景的树木则成片地用墨渍渲染非常有力地表现出万木争春的勃勃生机。
《吟秋图》
高克恭的山水画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喜画夜景,前人题画诗曰:“常人画山皆书 山,青天白日摹何难。中郎画山作夜景,沆瀣满空生笔端。云散月皎皎,山长江漫漫,近山龙虎踞,远山眉黛弯,江南与江北,碧玉纷孱颜。千岩无人万壑静,只有谪仙之裔独坐临飞栏。”高克恭画夜景正如题画诗所云,呈现出了夜色下自然界的特殊美景,同时,他的夜景在画出自然界在夜间呈现的特定景致外,还表现出画家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思,并且,不但不以画夜色朦胧的景色而失去笔墨,反而“笔势维放,毫芒见神”,这种独特的夜景入画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可以视为高克恭的个人创造。
总之,高克恭的山水画继承二米,又揉合董(源)、李(成)等大家的风格,在元初画坛上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也获得了一定地位和影响,为元代中后期山水画得更高成就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米氏云山图》
张梦章(文博硕士)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