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镇,曾是一个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塞北美关”,远在古代乃至近代,此处不仅屯扎重兵,设置衙署,以重要的关隘闻名,而且名流荟萃、商业兴隆,民间传说十分有趣。除了“救命堆”“寡妇桥”以外,还有一则传说较为有名。那就是杀虎口的土地神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土地神,杀虎口的土地神是金脸彩身,还有就是在杀虎口地区窝窝头不叫窝窝头,而叫“到口酥”,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现笔者已整理完毕,以飨读者。
相传康熙皇帝在平定厄鲁特部落葛尔丹叛乱前,带领御前侍卫悄然出京,准备北上,微服私访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刚过杀虎关不远,不知怎的,风声不径而走。葛尔丹命部下火速围剿,大敌当前,康熙皇帝只有一君一臣,情况十分危急,为精忠保圣驾,侍卫力战身亡。康熙帝只得一人返奔杀虎关内逃命,怎奈两腿不听使唤,最后被叛军劫持到榆林梁村,囚禁在民房的一间寒舍里,三天没有给东西吃,多亏房东老婆婆暗中相济几个糠窝窝才得以保全性命。
饭给饥人吃,想那康熙皇帝自打生下娘胎,每日里山珍悔味,也觉得难以下口,今日是饥不择食,吃着窝窝头分外香甜可口,比宫廷中的精制糕点不知强胜多少倍,边吃边赞叹:民间有奇货,不遭此劫怎能吃到如此佳肴,到口酥,到口酥啊!康熙皇帝吃饱以后,想到朝不保夕,无奈,只得扯下衣襟,咬破手指,血书二封给驻杀虎口的绿营兵和朔平府(今右玉县旧城)的八旗兵写了二道救驾的证书,托土地爷施展神力,让大风把圣旨刮走。
圣旨刮到杀虎口时,正值五更时分,关兵正香,圣旨刮到朔平府时(今右玉县城关镇),已是天光大亮,八旗兵在校场操典。于是,八旗兵直奔榆林梁村,而杀虎口兵迟到了一步,两军配合默契,打退围兵,救出皇上后,送到杀虎口调养龙体,论功行赏时,因为八旗兵先到,所以头功,并传旨御封朔平府平土地神漆金脸涂彩身,而杀虎口的绿营兵只得二功,土地神和绿营兵满脸愧色,却也不敢多言。
到了第二天,康熙皇帝忽然发现自已挂冠上的一颗南海珠玉在厮杀中失落了,想派人寻我,可一夜大雪咋个找法?绿营兵得知后,为洗救驾来迟之耻,自告奋勇,前去寻珠。绿营兵到榆林梁后,只见积雪盈尺,四野茫茫,正在为难之际,随军而来的土地神施展法力将积雪融化,宝珠失而复得。康熙皇帝一见,龙心大悦,遂传旨也给绿营兵记头功,杀虎口土地神也封为金脸彩身,以区别于别处土地神的金脸素身像。
两军皆大欢喜,便在杀虎口摆酒设筵,满桌佳肴,康熙皇帝却食之无味,老想着在榆林梁吃房东的“到口酥”,便命关兵立即传旨,让老婆婆进上可口的“到口酥”。老婆婆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里人,一辈子没见过大世面,那见到过什么“到口酥”,只好把蒸出时间不长的糠面和糜面做成的窝窝头奉上,此时康帝那里还能咽得下此等粗糠之物,但碍着众人,只得脸带笑容连声赞叹:“此乃救朕一命的到口酥啊,真是太好吃了!”。
事后,赏给老婆婆纹银百两。由于康熙皇帝亲自把窝头叫“到口酥”,所以当地人们就把皇帝的金口玉言沿袭下来了。至今在右玉、左云、大同一带,窝窝头仍叫“到口酥”,当然了,各位看客,此为流传于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并非真实历史。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