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薛兆丰到詹青云,知识和环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2020-09-15   曼汉学院

原标题:从薛兆丰到詹青云,知识和环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近期小曼迷上了辩论赛,就回头把《奇葩说》第六季又看了一遍。在这一季中围观“神仙打架”之余,我就好奇去查了查奇葩们的背景,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清华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保送清华,直升哈佛......可谓是集高知、高管、高学历“三高”于一身。

除此之外,最让小曼着迷的就是,《奇葩说》担任导师的经济学家薛兆丰说的一句话:

我们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在一起非常重要。

他之所以会这样说,跟他的留学经历是离不开的。

没有感情的经济学家

到今天经济学家薛兆丰已经52岁了,他在经济学领域起步却比较晚。40岁时才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40到42岁时,他又在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他说在他30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他觉得最短暂却又是最重要的时光是在西北大学度过的。

他还说:在更好的地方,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机遇。

在薛兆丰眼里,西北大学的优势在于,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经济学家,他可以接触最前沿的知识,头两个礼拜,就把他所敬佩的、在世的经济学家全部都见了一遍,这是在普通大学呆5年时间也比不了的。

负债百万上哈佛

同样的,在詹青云的眼里,上哈佛比负债百万更重要。

出身贵州小山村的她,从小学到高中的时光里,经历了6次转学,从乡村小学到县城中学,再到省重点中学。频繁的转学导致她的成绩并不是那么优异,直到高二那一年,她才终于获得了首次第一名。

后来,她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读大学,在学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又申请去哈佛法学院读了法学博士的学位。

为了能到哈佛深造,她不惜背上了一百多万的债务,也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也包括我在内,这完全是一个疯狂的举动,

但是她认为:

“那些曾经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的一切。”
“是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不断寻求新挑战

成功的人都敢于冒险,携程CEO梁建章也一直坚信“人生就要不断寻求新的挑战”。

梁建章的人生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年少成名,13岁就以“电脑小诗人”闻名,十四岁读大学,21岁就拿到了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他坦言“在美国大学的学习,对我的帮助很大”。

2007年,在携程最耀眼时,他却选择了退隐,这也是梁建章的第一次退隐,随后而来的就是商业上精彩的三进三出,当然这是后话了。

退隐之后,他把一门心思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在美国求学的那几年里,他完全回避掉了在国内日夜不停的投资事宜,度过了难得的“安静”时光。

在美国师从美国人力资源经济学家Edward Lazear和诺贝尔奖获得者Gary Becker,在他们的指导下完成学业研究。

斯坦福大学教堂

对于他们来说,正是因为校园学习的那段时光,也正是因为他们去了顶尖的大学,也因为跟着最好的导师做最前沿的研究,从而造就了更好的自己。

对于你而言,在你这个人生最关键的阶段选择出国求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既然重要,那我们就要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好。

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名校的录取率逐年降低,作为中国学生,想要实现名校梦,想在国外留学,不管硬实力如学习成绩(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雅思、GRE、GMAT、SAT等)足与不足,都需要足够强大的软实力,如学术背景、实践经验、活动经历和研究经历等等,从而在数万名同质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学术研究被认为是批判性思维、独立学习思考能力、逻辑性表达及理解能力三个核心评判标准的最高体现形式,然而这也是国内应试教育面临国际化教育时最大的软肋所在。

在欧美国家甚至中国港台地区,学术研究都是高中、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而这正是国内应试教育极度匮乏的背景。

如果说有意愿出国留学的话,在毕业之前就需要积极的寻找可以提升自己科研背景的机会,让自己的科研经历更加的充实,提升留学申请背景,这样的话才可以使得我们有更大的机会申请成功。

今天Bryce就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科研项目,本次项目涵盖通信、哲学、医学几大领域热门方向。即将带领大家完成科研的导师分别来自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爱丁堡大学、卡斯商学院、贝勒大学。

你将收获:

1、快速融入海内外学术场景,培养自己跨学科的学术能力;

2、在科研过程中,积累学术人脉,获得学术推荐信;

3、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4、在标化成绩同样优秀的数万名同质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5、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批判性思维,发掘兴趣特长,探索未来职业方向。

快来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科研方向吧,欢迎私信小曼了解项目详情哦;

如果没有合适的也没关系,私信小曼即可获得全部在招生的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