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润民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樊家老坟坐落于樊庄南3里许的老米河畔。老米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半圆形的弯儿,在河东岸形成一个底朝西南、口向东北的“大元宝”。坟就建在这个大元宝的口上。占地约80亩,第一个坟头特别高大,是一个直径3丈、高1丈5尺的大土丘。以下坟头依次向西南方向延伸,十二代后分为两支,中间有空闲地10余丈宽,占地10亩多(后人称此地为十亩地),为坟地公产。两溜坟丘向下延伸,称之曰“东坟”和“西坟”。樊家老坟呈春秋时代的“空首布币”状。俯瞰樊家老坟,高大的坟茔像一颗硕大的明珠,嵌在大元宝的口上。其两个分支伸展向大元宝底部。
樊家老坟植有三种树,祖坟段植的全是平顶苍松,却不见一棵柏树。东坟植银柳,西坟植黄榆。有人说,这三种树分别代表翡翠、白银和黄金;也有人说象征“空首布”古钱币上的铭文。而樊家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此坟布法喻意深厚,个中艮震八卦中求”。樊家老坟还有种奇怪现象,西坟里长蛇遍地,而东坟却没有一条蛇,千百年来,一直这样,土改那年,当地有个叫“九厮”的单身汉,喜欢玩蛇,他腰里盘蛇,兜里装蛇,脖子上围蛇,人们都说他“服五毒”。九厮不相信蛇不在东坟里呆,于是他捉了几条蛇放入东坟,但蛇很快就爬出来。九厮很生气,便捉了条蛇,把蛇尾系在树上,说:“看你还跑不?”九厮刚刚出了坟,那蛇也跟着爬了出来。直到如今,樊庄还流传着这么一句歇后语:“九厮送长虫(蛇)——没辙了”。
2008年10月22日深夜,一群盗墓贼掘了老樊家坟上的几个墓穴,天亮前逃之夭夭。第二天,笔者对现场进行了勘察:盗贼共挖了4个墓穴(还有一个破土后未来得及挖掘)。北1号墓(编号为笔者所加)距东北2号墓15米,在东北横向呈西北、东南。3号墓在西南,距1号墓30米,纵向呈东北、西南方向。4号墓在1号、3号墓直线偏西5米,纵向距3号墓10米处。另一个破土未挖掘的墓穴在1、2号墓的中间横向直线上,距2号墓5米处。1号西侧有丢弃的头盖骨3块,残股骨一段。墓穴均为青砖平砌,墙体宽38厘米,墓室直径260厘米,为不规则圆形,抛物线拱、穹隆顶,墓穴高160厘米。青砖砌就,砖长37厘米,宽16.0厘米,厚6.2厘米。现场除弃骨外,便是冻土块和墓顶砖。笔者只从现场拾了一枚北宋年代的“大观”铜钱。有方家认为,老樊家坟属于契丹、辽金时代的墓葬形式,由此足可以证明,戈儿崖的樊姓,至少在辽金时代就定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