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新如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第64期
编者按:本文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体观点
这幅照片是1984年夏季我在青岛警备区工作时,参加国家文化部在青岛举办了一次少年文学夏令营活动时所拍照的。当时上级领导责成青岛警备区负责此次活动的生活保障工作,我们几个领导直接参加了接待活动。
照片上后排右四是著名的八一厂电影演员田华,她是1940年参加革命的八路军,主演的影片有《白毛女》《党的女儿》《秘密图纸》等蜚声中外;照片上左二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孙敬修。他长期悉心钻研儿童心理及儿童语言,在学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儿童少年讲了几十年故事,被孩子们称作“故事爷爷;照片上左四是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女士,她从1949年到开始发表了多部文学作品,曾担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几十年来,先后出版童话集《野葡萄》《葛翠琳童话集》《翻跟斗的小木偶》《星儿落在北京城》等多部文学作品。
在这接待活动中的见面会上,葛翠琳女士坐在其中。谈话中她移坐到我的身旁,说是闻到了“乡音”,真乃相逢何必曾相识,原来我们同是游子乐亭人。由于是同乡又是同龄人,都离开这块热土几十年了,自然谈论故乡的今昔。谈话中我说起了我在乐亭进修中学上学之事,该校由汤家河镇桑园村王执中先生出资兴建,时任校长是城西葛庄、清末葛翰林之子葛东桥(字庆惠)担任,他毕业于京都大学……巧的是,葛翠琳女士正是葛东桥校长本家侄女。
进修中学坐落在乐亭县城西门外,隔新建西门大桥,两者相距一箭之遥。校院以灰砖砌成,呈平行四边形,学校大门前绿树成荫。进入校院内,东西走向的中间甬道,将校院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半部前区为教师办公室、学校试验室、标本室、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后区为操场。我现在还记得葛校长的样子,他颇有风度,身着长袍,神态端庄,寡言少语,但知识渊博,善攻古文,治校严谨,令学生感到他于半封建社会的当时,习性亦旧。当时,葛校长办学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只担任学校语文课程,要求每个毕业生能熟背50篇以上精典古文,如《三吏》《三别》《长恨歌》《琵琶行》《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时至今日,我仍能背诵一些章节。
也是在与葛翠琳女士的交谈中得知,葛校长于日寇投降后,县城“三校合一”,冀东区党委派马骏来担任校长,他于1946年移居北平(今北京),生活拮据,早年病逝,闻后不禁令人怅然。
葛翠琳同志风度庄重,谈吐文雅,衣着朴素,落落大方,显现出乐亭女性的高雅气质。日后她不忘同乡情谊,不吝赐教,数次寄来她的名著,如《星星落在北京城》等,我家子女、还有我及老伴都从中得到教益。
文学夏令营结束时,他们经青岛警备区海阳守备三师、烟威警备区、内长山要塞区由蓬莱阁乘船回京。
(作者梁新如,青岛警备区原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