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先贤集丨笔墨绘先贤 铮铮爱国情——杜重划

2019-07-16   眉山东坡文化

杜重划

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关乎民族命运与国家存亡的紧要时期,一位爱国将军在当时的眉山县曾举办过抗日募捐活动,而一位眉山青年捐出了自己所绘的200本漫画,深受将军赏识,也激发了眉山人的爱国热情,将募捐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位爱国将军,便是冯玉祥,而这位眉山青年就是杜重划。杜重划是原眉山县永寿镇(今东坡区永寿镇)人,他年轻时曾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岁月,但钟情于绘画,此后一生岁月皆与绘画有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其勤奋好学的精神,更是激励着无数人努力向上。

男儿穷身不穷心

杜重划(右四)在西双版纳。

“生失父爱幼失母,至今不识慈严身。英年四方求一饱,男儿穷身不穷心。坎坷生涯恨与泪,泼洒成画流亡人。自头始悟马列理,笔秃犹壮龙虎军。人生之乐安所在,风雨寒暑育春英。”正如杜重划的自序诗《苦行乐》所述,他年轻时度过了一段坎坷的岁月。1919年,他出生于清末秀才之家,在他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寄养在外祖母家,后来跟随四姨母生活。这样的经历让杜重划生性沉默寡言,好在他从小聪明好学,尤其喜欢绘画,小学毕业后考入西南美专成都分校西画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族亲资助下,他考入成都南虹艺术高级职业学校专习美工,毕业后进入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印染组修业4年。

然而,迫于生计,杜重划不得不辍学去找工作。1942年,杜重划回到原眉山县女中担任美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继续心爱的绘画事业,他将看到的社会各阶层生活情景,以漫画的形式描绘下来,其中有挣扎在饥饿线上的老百姓,也有剥削者的形象,由于他对贫苦老百姓怀有极大的同情,对剥削者有极大的愤怒,这些漫画都极具感染力。后来,杜重划将这些漫画编辑成册;自费出版了《社会漫画选》,在书店寄卖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称为“眉山丰子恺”。

20世纪40年代初,爱国将军冯玉祥来眉山为抗日募捐时,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杜重划的漫画集《社会漫画集》,大为赏识,一边看画一边向书店营业员打听杜重划的情况,并派人通知杜重划见面。冯玉祥将军见到杜重划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艺术家,杜重划,出了一本社会画……张张写真实,不虚假,题了诗,我为他。期盼同胞多学画,个个知道爱国家。”

抗日募捐的第一天,杜重划捐出了200本《社会漫画选》义卖,冯玉祥当场宣布,他愿每本画集上写上“冯玉祥”三个字,不一会儿,200本全部卖完了,将募捐的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1945年,冯玉祥创作其回忆录《我的生活》,邀请杜重划为其画插图。“由于年纪小,只能凭借想象去画,所以,往往与原来的面目有很大的出入。冯将军看了后耐心地给我指点,讲解清朝士兵的服装样式,有时候还要画给我看。”这些经历让他感悟颇深,也形成了艺术要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后来,冯玉祥推荐他到重庆璧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深造,并资助杜重划完成学业。

为阿炳绘像

杜重划笔下的三苏祠。

20世纪50年代,杜重划被分配到江苏公立文化教育学院美术系任助教兼苏州美专讲师,先后在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任教,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其中描绘苏州郊区的农村妇女挑菜上街的人物画《上市去》最具代表性,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影响,因此而被文化部收藏。

这段时间,杜重划依然坚持写生创作,即使在寒冬腊月,他的手冻得长满了冻疮,又疼又痒依然还在坚持绘画。锲而不舍的坚持,不仅提高了杜重划的绘画水平,也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最为传奇的是他为已故音乐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绘画像的经历。

阿炳是中国杰出的一位民间音乐家,其创作存世的6首乐曲皆为民乐瑰宝,尤以二胡曲《二泉映月》最为出名。 阿炳逝世后,他的艺术成就愈来愈为人们所推崇,遗憾的是,阿炳存世仅一张黑白照片,于是阿炳生前的友人邀请杜重划为他画一幅画像。

画阿炳也许最好的捷径就是按其遗像来画,但杜重划没有遵循此途,而是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杜重划除了参考阿炳的遗像,还在南京新街口等热闹地段体察路人,请阿炳好友一一指认过路人脸上某部位与阿炳神似之处,再经过速写、修正、组合,最后画出了阿炳像。这幅阿炳像形似更神似,得到了见过阿炳的人们的一致认可,弥足珍贵,后被阿炳友人捐赠给了无锡书画博物馆收藏。

走出国门 享誉世界

杜重划作品。

20世纪80年代,杜重划加入了苏州书画界访军代表团,先后到云、桂边疆的法卡山、友谊关等地慰问戍边战士;独自到云、桂前线的边防哨卡体验战士生活;到新疆访问祖国西陲的边防前哨——托云边防站;到浙江东海的大陈、洞头、舟山等岛体验生活。一系列访问和体验生活,赋予杜重划创作灵感,期间,他创作出表现英雄群体的《九小松图》,长6.3米、宽1.8米的大型军史画《团结颂》等作品,深受好评。

杜重划在致力于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同时,还进行古人物画创作。他的画作根据国情需要选材,落笔于爱国正直、品格高尚的古人物,造型上力求让广大群众都能看懂和理解,创作技法上抽象和具体结合、现实与浪漫结合,将清淡醇厚笔墨与富丽工致表现融为一体。不仅如此,杜重划的画表现古人诗意外,还以自己的诗意提炼画意,融诗、书、画于一体,予人启迪,给人乐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被同行称誉为“古人物具有吸引力,在笔墨技巧上已趋成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杜重划古代人物作品相继走出国门,深为国人和国际友人喜爱。1986年在保加利亚展出作品《屈原》《苏东坡》,198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国际艺术节展出《张旭》,1988年在日本的“日本、中国艺术家百人画展”展出《知音图》《校经图》。1989年,受美国旧金山市《中国画廊》邀请,前往办个人画展,随带40幅以古代人物画为主的作品,引起了巨大轰动。

成名后的杜重划不忘故乡,多次回乡为眉山创作国画,深受眉山人敬重。1990年4月15日,杜重划在苏州病逝,他的传奇故事在眉山传颂着,他的绘画精神也在眉山发扬光大。

RECOMMEND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END

来源:东坡文化网 张玉

编辑:刘寅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