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忆正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
“眉山是千年英雄苏东坡的故乡,能到这里开新书分享会,我感到特别荣幸、特别开心。”12月29日下午,受东坡区作家协会、眉山市购书中心邀请,成都军旅作家刘馨忆携新书《与自己在一起》走进眉山,与我市作家、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分享书里书外的故事。
为融入成都、同城发展,在传承文化、融合发展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东坡区作家协会积极与成都文化界沟通、交流,努力将成都知名作家请进来开设文学讲座、开展文学沙龙、新书分享会等,促进成都、眉山两地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此次刘馨忆新书分享会,是继邀请蒋蓝、张新泉、周啸天等知名作家走进眉山后的又一次“成眉”文化融合的盛宴。
点击视频看现场~
当天下午3时,刘馨忆的新书分享会在精彩的片段朗诵声中正式开始。访谈主持人林歌尔从书名的由来、为何迟迟不出书、如何在写作中超越小我、怎样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理想语言与内容的关系等多方面与刘馨忆进行了交流。
刘馨忆曾经是一名军人,在西藏服役多年。西藏的音乐,西藏的蓝天,西藏的云与湖都深深镌刻在她的心中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随着朗读者一段一段的朗诵,这些西藏元素被和盘托出,活脱脱呈现在我们眼前。很多读者不理解,为何这么有张力的文字,会取《与自己在一起》这么一个显得“小气”的书名。
眉山作家、文学爱好者聆听刘馨忆新书分享会。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刘馨忆这样回答:“取这个书名,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现代人生活节凑太快,没有时间关注到自己,关注到心灵,也就没有修养到心灵。就算娱乐休闲了,心情好几天,又焦虑了。这是治标不治本。归根结底是因为并没有多少时间在自省与修养自己。而修养自己,我认为更好的方式是舒适地与自己在一起,过淡泊生活,活有余生命。 第二方面,就是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在我这本小书里,可以看见我的困惑、局限和思索,与自己在一起是我的生命方向,如果有下一本散文集,那就是在说与自己在一起的方法和状态了。”
刘馨忆写作已有30年。早在20多年前,她的作品就受到许多粉丝的青睐。读者盼她出书,编辑催她出书,她却不动声色,始终跟着自己的步伐行走。眉山籍作家沁寒曾发文《不出书能叫作家》,终让读者看到了刘馨忆不为出书而出书的精神和气质。
刘馨忆说:“作为业余写手,我不靠写作来安身立命,也就没有非出一本书不可的强势理由,能出就出,并不强求、刻意。再者,写作之于我,是军旅生活之余的兴之所致,是日常文化修养的一种心灵需要和活动。兴起即写,兴尽则收。写作是我心迹的流露,心迹已落在纸上,已有墨迹存在 ,已是作品的完成了,发不发表,出不出书真是不重要了。”
关于出版第一本书《与自己在一起》,刘馨忆表示,这与眉山有着极大的渊源和缘分。
刘馨忆为大家签名。
“那是20年前,我认识了刘小川、棱子、雪夫,在《百坡》上发稿。因为刘小川,在省文代会上认识周华君等,然后认识林歌尔、周闻道、张贵全、张生全等一大批优秀的眉山作家诗人。一认识就成为朋友,友情渐增。”刘馨忆说,关于出书,周华君鼓励过她,棱子也催了她十多年。刘馨忆告诉记者,《与自己在一起》处处体现了她与眉山的缘份,刘小川给她写了序,雪夫做的封面设计,书还只出了清样,林歌尔就要看,周华君听说她出书了,还画了一幅画给她,对她说“这只是开始哦”,鼓励她继续写作。“感谢眉山的朋友们,感谢眉山。”刘馨忆说。
读过刘馨忆的散文,很多人都说内容开阔。《重现的西藏》,让人看到了军人的情怀,《远方的多戈》里的深沉哲思、《桃花悟》中的生命感悟、人间悲喜,既体现了大我的担当,又有小我的真情流露。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刘馨忆如何在文章中超越小我的?
“可能因为我是军人的原因,也可能因为我天生性格的原因。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哥姐都大我许多,没人和我玩,我就和堂哥堂弟们疯玩,骨子里沾染点男儿气。进入军校后,各种西方思潮潮涌而来,看了不少西方哲学文学方面的书,后来又长期在部队,在青春岁月驻守高寒旷远的西藏边陲。那里的山川大地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壮阔气象,这些共同构建了我的精神世界,所以写作时,这些都成了一种观照和水印,自然地有了一些风格上的选择。”刘馨忆坦言,有些篇章也挺小女人的,写小我情怀的时候,真情与情感的节制就很重要了。“大”要从细处着手,“小”则要望向深远。以一叶来知秋到。
刘馨忆新书《与自己在一起》。
针对“作者如何锤炼自己的语言”的提问,刘馨忆说,那就是看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说得精准,有韵味。方法是打磨加修改。“你想修改一百次,绝对可以改一百零一次。木心也说,写文章有一个心得,就是靠改,他通常要改七入次。我们都向木心学习吧。”
刘馨忆
四川邛崃人,1985年入学并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系原成都军区某部大校,现退出现役。
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北京文学》《解放军报》《美文》《散文百家》《四川文学》等二十余种刊物刊发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心的湖》《梦里的风筝》《生命的黑夜》《亲近与驯养》《重现的西藏》《遥远的卓玛》等20余篇散文,分别入选《中外散文选萃》《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散文精华》、军旅散文50年集锦《硝烟散去》《四川文学建国五十年精选散文卷》《中国散文精选》《西部的柔情》《当代散文精品2000卷》《200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等多种选刊、散文年选和文集。曾获首届长征文艺奖。
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内容请拿起手机微信关注“眉山东坡文化”~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刘娟
编辑:蒋萍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