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苏东坡》| 官员东坡⑫:中国第一家慈善医院

2020-01-16   眉山东坡文化

文/刘寅

当然苏轼不止擅长水利,事实上关乎民生的事,他干起来都那么得心应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能与民同喜、与民同悲,能完全融入百姓大家庭里,切身实地的为他们想办法。

前面我们着重讲述了苏轼开西湖,而在这之前,苏轼还干了件大事,即抗击瘟疫。每到荒年,天灾总与瘟疫并行。元祐五年(1090)三月,杭州城洪涝之后又遇大旱,瘟疫肆掠,来势极其凶猛。苏轼自掏腰包,率先拿出黄金五十两,并着些官银,又动员杭州富商,开办了一座规模极大的慈善医院,名为“安乐坊”。药坊里有一味神药,名为“圣散子”,是苏轼的挚友巢谷在黄州赠予他的。巢谷好云游四方,随身携个麻布口袋,里面装些稀奇古怪但非常实用的东西。譬如这“圣散子”,药效十分神奇,偏成本又很便宜,每服只要一文钱。当初巢谷教苏轼指江水为誓,绝不能把这药方外传。苏轼明着点头,暗地里却在偷笑,他本就不是藏着掖着的人,更何况这能救民于水火的宝贝。

安乐坊外,苏轼拉起一张大横幅,写着“千钱活千命”,又支了几口大锅,现煮现服。杭州百姓蜂涌而至,排起几里长龙,一文钱一碗,再穷的人都受得起,真个一穷二白的,免费喝了也无妨。据记载,“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百姓们免了瘟疫之苦,转而又把苏轼围起来,齐声拜谢不在话下,相信巢谷见了这般情景,也不会责怪苏轼了吧。小义与大义,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后来苏轼将这药方公开,传遍千家万户,“亦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

安乐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慈善医院,苏轼离杭之后,改称“安济坊”,然而没几年就停了。南宋有人言:“朝廷定都杭州,沿湖造楼无数,唯独没有‘安乐坊’这类救民之所……”干这种事是要良心的。想想苏轼,若他拿这药方谋点小利,也没人会说他什么。玩笑而已,苏轼不可能这么做。

对百姓竭其所能以谋福,对恶人则猛追痛打毫不留情,这也是苏轼一贯的作风。浙西产丝绢,全国第一。每到年初官府放贷给百姓,约定蚕熟之后,以织好的丝绢偿还。然而近年一帮人故意织造劣质丝绢,并从中渔利。朝廷怪罪下来,一些小吏就成了替罪羊,搞得倾家荡产不够赔。苏轼命令彻查,结果是两个有官府背景的恶霸在幕后指使。苏轼气极了,将二人“法外刺配”,说简单点就是越权断案,这事儿本不归他知州管。他一边判决,一边向朝廷引咎,朝中小人乘此攻讦,双方均不让步。朝廷无奈,只得赦苏轼无罪,但也将恶霸从轻发落。苏轼心里很是不平,上《杭州谢放罪表》,直骂朝廷不能坚守原则。他也自责,所谓打黑除恶“雷声大雨点小”。其实苏轼知杭州,犯罪率大大减少,“庭事萧然,三圄皆空”,各处牢狱几乎都空着没人住。百姓们日子顺当,谁愿意去偷去抢呢?两个通判安慰他,请他到狱中走了一遭,苏轼稍稍宽心:“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

不到一年时间,救灾荒,驱瘟疫,开西湖,除恶霸,一团乱麻很快就理顺了。有苏轼在,杭州百姓也能安心的生产生活,“东南第一州”渐渐恢复生机。太守与百姓协力,不愁干不成事儿。苏轼有个很好的习惯,早上清醒时,拿个小本记下今天该做的事,做完一件勾一件。当晚全勾上了,心里就很舒坦,也睡得香甜,偶尔还能挤出点空闲诗酒作乐。事虽繁,生活却也充实,比在汴京城强。然而为官声名太好,一般都会往上调。苏轼从不邀功,但朝廷还是找上门来,请他还朝。朋友道喜,苏轼苦笑:“我本是乞外放来此的,哪儿会老想着回去呢。”

一日,宫里派御史下来,交代公事完毕,便同苏轼并一帮官吏喝酒。喝得差不多了,御史遣散众人,单请苏轼留下,神神秘秘地掏一包茶叶出来,说是哲宗赐的,还附了一道密谕,为哲宗亲笔:“赐予苏轼,不得令人知。”小皇帝哲宗尚未亲政,他这会儿惦记老师或许是真的。然而哲宗性格古怪,今天还笑嘻嘻的,明天可能就换成一副鬼脸,苏轼后来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苏轼叩谢,但依旧不愿回京。元祐五年底,高太后两度面谕,要苏轼还朝,还有消息说要召苏轼为吏部尚书。苏轼推来推去,终究很难拗过。同一时间,身在京城的苏辙官帽如飞,直逼相位。高太后太在乎这两兄弟了,纵有百般阻挠,依旧强行贯彻她的旨意。但这样一来,苏轼兄弟也再度成为朝中小人攻击的焦点。元祐六年(1091)二月,高太后以苏辙为尚书右丞,另召苏轼以翰林学士还朝。兄弟二人几乎就要权倾朝野,小人们顿时乱作一团。然而苏辙连上四状,辞不接受,苏轼亦然,以为弟弟即当宰辅之位,做哥哥的理应避嫌。无奈高太后也很坚决,依旧不许。

作者简介:

刘寅,现为眉山市作协会员,眉山日报社编辑,有多篇新闻、散文、纪实文学作品获四川新闻奖、副刊类一等奖、眉山市东坡文艺奖等。《探秘苏东坡》为作者首部纪传体小说。

《探秘苏东坡》

该书从印象东坡、学子东坡、情感东坡、官员东坡、行走东坡、美食东坡和神秘东坡七个角度,探索苏东坡的生命轨迹的真善美的本质和精神。

购书请留言!

坤维上腴 岷峨奥区——眉山:历史人文荟萃之地

行摄眉山 | 从这个视角看眉山,实在太美了!

蒋蓝:张献忠身世及形象演变史

苏东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还是一个“情”

人物 | 李俊贤:眉山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秘眉山码头•岷江篇| 从岷江说开去

探秘眉山码头•岷江篇| 眉山老城的码头记忆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内容请拿起手机微信关注“眉山东坡文化”~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刘寅

编辑:刘寅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