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
王小团分享的第92篇原创文章
本文由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创,
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喝茶,也有一条鄙视链。
什么叫做鄙视链呢?
这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
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列举几个常见的鄙视链。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电影鄙视链
冷门国家文艺片>欧洲文艺片>日韩台小清新片>老港片>好莱坞大片>内地片
音乐鄙视链
古典音乐>欧美爵士乐>欧美摇滚音乐>内地摇滚音乐>内地网络流行歌曲>说唱
就连茶圈,也存在一条避无可避的鄙视链。
茶有六大类,被认为地分为了一条鄙视链。
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瞧瞧哪种茶,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
黑茶(普洱茶)>青茶>绿茶>白茶>黄茶>红茶
在这条喝茶的“鄙视链”上,黑茶特指普洱茶。
业界有人将普洱茶列为六大茶类“终结者”,意味着玩茶的终极目标就是普洱茶。
也有人发出了喝懂普洱茶才是喝茶人的终点。
为何有此感慨?
皆因普洱茶难喝懂。
一入普洱茶深似海。
三大产区,临沧、西双版纳、普洱,这三大地界,您能分清吗?
布朗,南糯,冰岛,易武,老班章,薄荷塘,天门山,刮风寨……这些村落与山头,你又喝懂了几个?
新班章和老班章,您是否才能确切区分?
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两类茶,您是否又成功地区分开,能准确说出它们的特点?
再说回工艺,生茶与熟茶,两种不同工艺下的普洱茶,孰优孰劣?
兴许,别的茶类不服气了。
论山头,谈工艺,我们也有!
但是,一亮出价格,别的茶类,只能乖乖退让。实在是望尘莫及,动辄五位数的价格,实在不是一般茶类可抗衡。
说普洱茶在鄙视链的顶端,不为过。
并且,在普洱茶圈子里,本身也有一条鄙视链。
古董茶>年份茶>新茶
古董茶,一听就知道价格不菲,地位不俗。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普洱茶,还经常拍出天价。
而这些古董茶,向来是由一班神秘人物操控,拍卖会上的“天价茶”只能从这个群体产生。
年份茶,紧跟其后。
年份茶的代表作,如88青,九二方砖,大白菜等,都是典型代表。
玩转年份茶,没点本事可做不到。
年份茶,需要懂得鉴别真伪、评估仓储状况,技术含量高,自然瞧不上那些玩新茶的。
至于存新茶,只要品质不出错,基本可列入存茶范围。
生茶>熟茶
喝生茶,才更考验技巧。
生茶有山头、树龄、工艺、香气滋味、后续转化之别,原料可以精细到单株。
因生茶没有经过渥堆和发酵,保持了天然的风味,故而更能表现出普洱茶细腻的一面。
至于熟茶,经过渥堆与发酵,已经有些同质化。
在口感上,不如生茶来的丰富,许多玩家觉得:喝生茶,才够劲道。
故而,就有了喝生茶,看不起熟茶的说法。
单株>纯料>山头>小产区>拼配
而茶叶的原料,也足以让人炫富一把。
简而言之,喝单株的,看不起喝纯料的,喝纯料的,又看不起喝山头的,而山头一派,则看不起微产区以及拼配茶。
这也是情有可原。
何为单株。
那就是孤品,存量不多,大概像是定制款,还是高定。
这是为资深藏家量身定制,多了几分高级感。
但单株,也不是人人都能亵玩,没实力,没资本,玩不起,说不定,还会被反套路。
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纯料茶。
所谓纯料,即原料纯正,统一,是血统纯正一类,没有拼配。
纯料茶,口感纯,味道较为一致。
而这条鄙视链的末端,是拼配茶。
所谓拼配,那就是大有洞天,但从价值上而言,并比不上前面几种,故而被排在最末端。
紫砂壶>银壶>盖碗>陶瓷壶>玻璃壶>飘逸杯
最后,是冲泡普洱茶方式。
没想到吧,一个小小的泡茶方法,竟然也大有讲究。
站在鄙视链顶端的,非紫砂壶莫属。
紫砂壶,简直是为普洱茶量身定制。大师手工壶,配上单株,这简直就是人生绝妙,感觉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而银壶么,不是用来直接泡茶的,而是用来烧水。
据说银制水壶,可以软化水质,保健功效多多,因其价值不菲,故而也被系列入前三甲。
而用盖碗泡普洱茶的,则嫌弃盖碗难以掌控。
至于玻璃壶泡普洱茶,那是最下等的做法。没啥技术难度。
鄙视链的存在,往往会让一杯茶变味。
心里的想法多,喝茶也就变得不在纯粹。
喝茶呢,大多数人觉得,应该适口为珍,不该过多地追求物质化的东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喝茶,该不该存在鄙视链呢?
欢迎留言讨论。
全文完!
本文归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