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
王小团分享的第89篇原创文章
本文由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创,
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收藏普洱茶,是长线投资。
其风险,不亚于赌石。甚至比赌石,更需要勇气。
赌石,也就是在切开石头的瞬间紧张,一锤定音。
然而普洱茶的收藏,却需要花费更长时间,三年五年,已经算是低成本,甚至于有的普洱茶,需要花费十年,才能得到答案。
这些,都有前车之鉴。
收藏普洱茶,和集邮、买金石有些许的类似。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如猴年邮票,当年买的时候,也未曾想过它有如今的价值。
但事实证明,买对了。
但买普洱茶,却不能只靠运气。
更多的是考验眼力。
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收藏?
这是每一位刚进入普洱茶圈茶客,所面临的问题。
是随便在芳村交易市场,买一片、买一桶?
当然不行。
现如今的普洱茶品质,用良莠不齐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大批量仿冒的古树茶,更是把“古树”二字玩坏了。
买普洱茶,需要慧眼识珠。
若是只知道看包装买茶,那么很遗憾,您买的根本不是茶和品质,不过是一张包装纸罢了。
好普洱茶和劣质普洱,不仅仅是隔着一张纸的距离。
包装纸可以骗人,茶叶品质却不会说谎。
毕竟收藏普洱茶的行为,简直就像是碎钞机。
买茶,必须要慎重对待。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收藏呢?
看山头,看工艺,看仓储。
三个要素,虽然落于俗套,但大俗即大雅,这藏茶的智慧。
紧抓“山头”、“工艺”、“仓储”,相当于抓了一把好牌在手。
收藏普洱茶,看山头。
山头论,从普洱茶发家。
山头的说法,靠谱吗?
当然靠谱。
所谓的山头,其实就是看茶树的生长环境。从唐代开始,茶人们就开始重视山头的环境。
《茶经》,就能检索到重要资料。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从种植土壤,到茶园环境,都左右茶的品质。
土壤,要是烂石才行。
野生、野放(即古树茶的生长环境),最好。台地种植的次一些。
种在向阳处,有大树遮挡的茶树为好。
而过于阴凉,不见光的地方,则不适合种植茶叶,喝多了容易生病。
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就是温度、光照、湿度、空气、土壤等条件,都达到最佳状态,方能获得好茶。
故而,我们在选择普洱茶时,也要选择山头。
像名声大噪的老班章、易武、冰岛等,显然是现成的,圈内票选的,公认的好山头,跟着潮流买茶,当然不容易出错。
但,买这些山头的茶,也需要实力。
若是没点本事,建议可从其他山头入手,七村八寨,小户赛、落水洞、百花潭、薄荷塘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山头好的茶,才值得收藏。
收藏普洱茶,看工艺。
说工艺,这水就深了。
普洱茶的工艺,看似简单,不就是分为渥堆和不渥堆吗?
分类,也不难。那不就两类吗?生茶和熟茶。
但难就难在,如何挑选工艺好的茶。
熟普的前半生,是生茶。
生茶,被许多人视为晒青绿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得到了散茶状态。
生茶,有两个命运。
一种,是直接压饼。
另一种,是经过渥堆后发酵,制成熟茶。
购买生茶,倒是简单,工艺比较透明化。但买熟茶,却难了些。
因为渥堆水平,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不留意,堆味极重,这些气味,实在是太影响茶叶品质。若是这些气味被茶叶吸收后,将大大破坏茶叶口感。
故而,买茶时,要挑选工艺好的茶。
没有青臭味,没有堆味,没有焦味,没有腥臭味,才符合购买的基本要求。
收藏普洱茶,看仓储。
存新茶,喝老茶。
这是一种潮流趋势,但因为担心买到做旧的老茶,这才有了从新茶开始次收藏的做法。
但,也有些人,是老茶的拥护者,就喜欢从老茶开始购买。
购买老茶,未尝不可。
挑选老茶,品质是第一位。工艺是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就是仓储。
仓储到位与否,直接影响这款茶是都能直接喝。
买老茶时,不建议买入仓茶。
所谓入仓。即茶品存储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
大家也可以理解为“催熟”。
这茶,经历了揠苗助长,茶品质必然会受损。
同时,它的年份非实实在在。
归结到底,还不是因为人工因素的,导致茶叶品质被大量消耗。
普洱茶收藏成本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和其他茶类相比,收藏普洱茶要付出的金钱成本高,时间成本更高。
为了避免我们收藏普洱茶,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购入茶叶时,需要特别考虑:这茶,真的值得买吗?
请牢记 ,适合长期收藏的普洱茶,它有三个共性。
山头(原料)好、工艺好、储存好。
三者,缺一不可。
全文完!
本文归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