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发展心理学中,超过六十岁的人群属于老年人群。众所周知,人类在逐渐衰老后,记忆力也会随之减退,因此老年人时常会忘记自己近期的所作所为,也不记得自己最近认识的人。
衰老是指人类机体对于周围环境的心理和生理适应能力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会渐渐下降。 流体智力是一种基于生理状态的认知能力,比如记忆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知觉等,因此老年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总是非常慢。
同时,他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例如皮肤出现皱纹,不像年轻时光滑、肌肉慢慢丧失活力,时常觉得困乏。
不少老年人为了减缓自己的衰老,花费重金购买各式各样的营养品、保健品、护肤品等等。然而,人的衰老是必然的,是一种不可逆的自发过程。只能减缓进程,不能彻底的停止。
近日,有心理学学者展开了一项有关衰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有效减缓衰老。
这代表着,如果老年人可以在生活中维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不但能够让自己的认知功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也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甚至可以延缓身体的衰老,维持细胞的活力。
研究人员随机选取当地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的普通老人,共计325名。随后,对每位老年人当下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
在长达5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一直维持着与老人们的联系,并每间隔一年就查访了解一次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
研究人员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测量调查,并结合这325位老年人的近年体检报告展开了全方面的调查研究。
经过五年的调查后,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最终的数据收集,他们分析了所有的数据,最终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一,那些对于老年生活充满向往,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文体活动,且依旧认为生活美好的老年人,比那些无法正确对待衰老和老年生活的人,更具有活力和社交能力。
二,人类的心理认知状态和身体情况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也就意味着,当老年人对生活维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并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时,他们的身体也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从而减少患病次数。
如果老年人每天都为自己的衰老和身体状况而担忧,那么,他们的心态就难以平稳,长期处于焦虑、烦恼之中。
这样的心态会让人逐渐变得负能量,并且无法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脑海里和心里全部都是消极的情绪。
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会确信自己的生活是悲哀、不幸的,丝毫没有意义,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他们对生活也丧失了热情。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精神状态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使抵抗力逐渐减退,从而更容易患病。
通过这个研究,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变老是人类成长的必经过程,对此,不需要充满担忧和恐惧,可以坦然地面对年龄的增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每一天,反而能够减缓衰老的速度。
越在意变老的状况,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就会越多,当这种情绪完全充斥于人的生活之中,就会导致人们逐渐变得消极和悲观。
心态的好坏与身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悲观的心态会使人丧失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热爱生活的人对于未来充满向往,也更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小确幸,这种乐观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格外关键。
比起时刻担忧自己的衰老,不如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感受每一天的温暖和乐趣。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