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宅家学点茶文化(不扎堆 云聚会)
茶识扫盲班:“正山小种”和“拉普山小种”可以划等号?
细心的茶友应该发现了,“正山小种”还有个很洋气的别称叫“拉普山小种”,那么,“正山小种”和“拉普山小种”是否可以划等号呢?“拉普山小种”是“正山小种”的别称没错,但十三夷认为二者有略微的差别,因此不能划等号。
注:本文配图均来自摄图网
世界初闻红茶的那一缕香,正来自武夷山桐木关。
桐木关海拔近乎一千米,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地带,桐木关是少数的,几乎每隔一年都能见到雪景的地方。每逢冷冬,十三夷总期盼着能在桐木人朋友圈刷到银妆素裹的景象。
光照方面,春夏之间,桐木关终日云雾缭绕,为茶树提供它们最喜爱的漫射光;气候方面,桐木关比山外气温低,害虫较少,茶树也用不着打农药,一年两次的翻土,是茶农管理茶园的基本方式,愈简单,就愈天然;土壤方面,桐木关一带土壤肥力高,土质疏松,排水性能好,无需额外施肥,就能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正是这样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风味的“正山小种”,也一下子抓住了英国人的味蕾。“正山小种”名声大噪,远销英国,还拥有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拉普山小种”,此后,“拉普山小种”不仅受英国人追捧,还销往日本等国。
正宗的武夷山“正山小种”是带有鲜甜的果香或淡淡的松香,整体特质清淡纤细、余香幽幽。而用于输出的“拉普山小种”,则味道更加强烈,烟味较为浓郁。
起初,“正山小种”在英国刚打开市场时,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茶商就考虑到伦敦的水质较硬,会间接淡化“正山小种”的清香,所以才想办法将“拉普山小种”的滋味制作得更为浓烈。其实,这种味道过重的茶在中国并不讨喜,包括日本人也不太能接受,而伦敦的石灰质水,正好可以淡化过浓的味道,这也可以说是实现了产品的本土化吧。
不管是“正山小种”还是“拉普山小种”,都成为红茶的一种象征符号,前者令国人引以为傲,后者是英国茶会的常客。二者虽有细微的差别,但血脉相连。
第五期“茶识扫盲班”就到这里
下期预告:鸭屎香?“鸭屎” 还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