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成“敌人”?别苦恼,“游戏力”能帮你重建“亲子联结”

2019-10-20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经常在网络上会看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会与父母反目成仇?

在我们的观念中,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亲人,由爸爸妈妈构成的家庭是孩子生活中的慰藉湾与避风港。但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杀父弑母""与父母断交"等令人心惊的字眼。

许多孩子对待陌生人总会给予无限的宽容,笑容如三月春风般温暖。但一回到家面对父母,他们变得敏感而情绪激动,父母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能引起孩子的刻意针对。本该亲密的亲人如今却成了令人心寒的"敌人"关系。

父母们忍不住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即将破裂的亲子关系该如何重建?

为什么会和孩子成为"敌人"?

  • 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太过严苛

中国不少父母并不将孩子当成孩子对待,而是当做"神童""天才"这个方向培养。

孩子两三岁就要上早教班,五六岁要背上百首甚至上千首诗词,每一天都被安排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社,父母总是为孩子制定着高标准的学习要求与目标。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而喘不过气,更不要说嬉戏打闹、看动画片、玩玩具。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还有可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叛逆心理。当他们内心深处产生对其他孩子羡慕、嫉妒等一系列情绪时,极容易对父母产生怨念,进而对父母行为的不认同。这样的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与父母成为"敌人"。

  • 与孩子缺乏互动与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的根源便在于彼此缺乏互动与沟通,进而造成对双方的不理解。

父母认为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是"任性""不孝顺",却从未想过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宽""管的太严",或者是极其不赞同父母的某些行为与做法,却没有想过与父母好好沟通,仅仅以"冷漠"或"争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有智慧的父母会经常与孩子交流谈心,在孩子表达自己看法时,会试图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理解与认同,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去否定、批判孩子的观点。

  • 父母没有尊重理解孩子

专制的父母我们并不少见,在大街上经常瞥见这样的场景,"你要把头发剪短一些""这件红色的比蓝色的好看""买这个,这个不容易坏""都是为你好。"

父母们会觉得这样的对话很熟悉,这不就是我们对孩子经常说的吗?而每当家长们说出这样的话,我总发现孩子脸上的神情不大高兴甚至充满着怨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是在逐渐增强。父母在生活中否定孩子的大小选择,实际上是在遏制孩子自我意识与独立性的成长。

父母与孩子之所以成为"敌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没有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对自己的尊重、理解、赞同,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亲子间的"敌人"关系,会对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 家庭不和睦,亲人关系破裂

亲子之间成为"敌人",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影响是"家庭支离破碎"。

父母和孩子成为"敌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在这个家庭中从来没有幸福过。随着与父母关系的破裂,孩子对于家庭的依赖与归属感,自然而然地荡然无存。

我曾问过很多孩子长大之后想要做什么?有一部分的孩子向我回答道:"离开家里。"

这样的孩子通常认为父母是不关注自己的,爸妈从来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与情绪,也就是说孩子打心底里不认为父母对他们存在爱意,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在处处针锋相对,亲人关系破裂的家庭中,孩子往往会失去美好童年与健康成长的环境。

  • 孩子对外人际交往关系出现问题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亲近,最熟悉的人。但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都不能够和睦,不能够联结,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陷入无限的孤独当中。

孩子不能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会包容、同情等一系列与人共情的情绪,那么孩子就很难发展自身的对外人际交往关系。

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在家中会战战兢兢,变得敏感而冷漠,对人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爱父母,自然也学不会爱自己和爱他人,更不要说交新朋友了。

  • 孩子人格出现缺陷

与父母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对于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句话说得好:"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童年时期,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谐友爱的父母与家庭,能够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与之相反,长期处于压抑环境中的孩子,比如父母争吵,家暴,人格侮辱,他往后的一生都会努力去摆脱阴影,弥补修复童年的不幸,终其一生!

因此,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和睦?这是时候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如果与孩子的紧张关系迟迟不能缓解,家长们可以选择善用"游戏力"。

善用"游戏力",重建"亲子联结"

"游戏力"是由劳伦斯.科恩首次提出的。它是指通过儿童游戏解决儿童心理问题、建立亲子之间联结的一种方式。

  • 增加与孩子"玩游戏"的次数与频率

与孩子拉近关系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玩游戏",孩子能够在游戏中得到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快速收获友谊。

家长想要缓解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要增加与孩子"玩游戏"的次数与频率,比如:与孩子一起玩捉迷藏、一起拼拼图、搭积木等等,并在适时的时机,针对所进行的游戏赞美孩子,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还能让孩子收获自信。

同时,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游戏时,要表露出对孩子的关注与关爱。有些家长,口头上答应与孩子玩游戏,却一直低头对着手机,孩子问什么都是"嗯""哦""我知道了",这样与孩子拉近关系,只是白费功夫。

  • 学习模仿孩子的行为

这一小方法可以让家长们懂得如何在游戏中教育自己的孩子。杰杰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总喜欢打人。回到家后,妈妈对杰杰说,"我们一起玩早上那个游戏吧。"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妈妈模仿了杰杰的行为,杰杰感受到自己的小手臂上一阵阵的疼痛,妈妈道:"今天早上你也是这么做的。"经妈妈这么一说,杰杰瞬间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杰杰妈妈没有单纯地打骂教育孩子,而是以玩游戏的方式,模仿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 创造亲子间独特的游戏,建立"秘语"

如果说玩游戏是与孩子拉近关系的第一步,那么创造亲子间独特的游戏是维持与孩子关系的重要步骤。

有位妈妈曾经与孩子玩互相取外号的游戏,她给孩子取得外号是小炸弹,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妈妈便道,"你每次发脾气,一点就炸,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不是吗?"

孩子为妈妈取了个"爆炸头"作为"挑衅",这个不起眼的小游戏,成为母子之间的"秘语"。每次孩子对妈妈感到不满时,便叫妈妈"爆炸头",而当孩子无理由发脾气时,妈妈便称呼他"小炸弹"。

这样的独特游戏,不仅拉近亲子间的关系,还能够让对方了解彼此的想法与情绪。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