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在朋友家聚会,几位宝妈们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方面的问题了。说到孩子情绪不稳定,总是爱哭闹,一位妈妈说到:"我家孩子总是哭,而且一哭就要哭好久。我安慰很久还是不管用,有时候就只能对他大声喊,制止他哭闹,但是有时候我一喊,他哭的更大声了。我感觉带孩子真的是太难了。"
其他妈妈也说到:"每次孩子一哭,我自己就感觉到很烦躁,就立马去哄,但是有时候确实也哄不好。"、"孩子哭闹的问题太难解决了,有时候安慰也不是,打骂也不是,反正他就是要哭很久。"
面对孩子的哭闹问题,很多家长都使出了自己的全部办法,但是个别孩子却仍然不听话,也比较难管教,难安慰。
关于孩子哭闹的处理上的问题,其实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正确地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是亲子相处之间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做到,而是在安慰孩子上陷入了一些误区。
1、 对孩子"情感连接"能够促进亲子之间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亲密、最和谐并且最安全的关系。孩子从出生就和父母待在一起,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建立更加健康的情感连接,孩子对于这段关系会更加在意,与父母的相处中也会更加自由自在。
"情感连接"在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话题会增多,相处过程比较轻松自在,并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会顺畅很多,因为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很多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自己的行为,父母和孩子讲的话孩子也能够明白和理解。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相处也会更加融洽。
2、 对孩子"情感连接"能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关怀,父母的关爱能够被孩子感知,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关爱以及被重视,因而在家庭关系中,孩子的安全感会上升。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比较少,并且父母并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因而孩子与父母之间互存在一定的距离。孩子没有及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个时候孩子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缺失。因此,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连接"是很有必要的。
3、 对孩子"情感连接"能够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每个人都需要情感,这是一种温暖、安全、尊重与被尊重、爱与被爱的需要,年幼的孩子对于情感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孩子对于父母会有一定的依赖,当父母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失落、不安,甚至会哭泣,这是因为孩子对于父母的离开感到害怕,害怕父母会就此不见了。
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孩子对父母的暂时离开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对父母的依赖会减少,这有利于孩子的独立以及父母时间与空间的扩展。
同时,"情感连接"能够丰富孩子的情感,满足孩子足够的情感需求。父母花更多的时候来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会使得孩子感觉到孤独。
1、 孩子一哭家长就马上安慰、制止
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感到烦躁,所以很多父母会在孩子一直哭闹的时候选择马上让孩子停止哭闹。父母的安慰一般都是直接跟孩子说:"你不要哭了,再哭就不好了",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出去玩一下,或者你给一些零食,让他忘记眼前的事情,从而止住哭闹。
以上方法的作用并不大,直接跟孩子说不要哭了,孩子显然是不会听得进去的,他正伤心哭着呢,你说什么他都不会听。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也只能让孩子暂时忘记,但是过后想起来,他仍然明白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他仍然会哭闹。
2、 孩子哭闹时父母放任不管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怎么安慰都不冷静下来,所以索性让孩子哭闹着,等着孩子哭累了就会停下来了。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才会不理自己,不利于亲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有时候哭泣只是需要父母的关心,或者只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父母却没有理会他们,这会让孩子大大失望。
3、 家长威胁孩子,制止孩子哭闹
有一部分家长的做法则是威胁孩子,对孩子大喊大叫,让孩子不要哭闹。比如:"你不要再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或者"你不要哭了,爱哭的孩子会被老虎叼走的。"
父母总是威胁、吓唬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对于周围的环境感觉到恐惧。并且,威胁对于孩子来说,作用并不大,暂时将孩子唬住了,等他回过神来,又要开始哭了。
1、 平静地安慰孩子,关心孩子的情绪
每次孩子生气、哭闹的时候,作为父母总是会感到烦躁甚至也想发脾气,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压制住自己,不要让自己生气,特别是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当父母因为孩子哭闹想要发脾气的时候,首先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我不应该发脾气,发脾气会伤害到孩子,我应该忍住。"
父母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去安慰孩子。孩子哭闹,父母的安慰是必然的,但是安慰也要讲究技巧。安慰孩子的时候,不要着急和孩子讲道理,因为此时的孩子听不进去道理。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抱一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或者肩膀,表示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明白父母此时是关心他们的,是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父母再和孩子分析让孩子伤心、哭闹的事情。
2、 认同孩子的感受经历,接纳孩子情绪
孩子哭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自己不开心,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们的内心会受到安慰。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位置去考虑孩子的心情。
孩子如果因为与父母存在距离感,不愿意和孩子说话,父母则可以靠近孩子,对孩子说类似于"我知道你很生气,我明白你的感受"这样的话,让孩子明白父母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样能够让孩子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父母要留给孩子一些发泄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释放自己的情绪,并且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3、 反射孩子的情感过程,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反射是情感连接的最后一步。反射,顾名思义就是将刚才孩子讲的话再说一次给孩子听。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一步,才算上与孩子真正地建立起情感连接。
在反射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明白父母是有在认真对待自己的情绪以及自己说的话的,并且,在复述孩子的问题时,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再一次做判断。复述时,孩子不再是在情绪化下来思考问题,而是开始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过程。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