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儿角度解析《企鹅公路》: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孩子能受益终身

2020-05-01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记得前些时候,我看过一部动漫片,叫《企鹅公路》。里面的主人公叫青山君,一个四年级的男学生。他有段时间突然对一个年纪比他大十岁的在牙科医院工作的年轻姑娘有好感,她称之为"大姐姐"。有一天在路过牙科医院的路上,青山君和附近的孩子们一起发现了一大群企鹅,作为一个生活在一个看不见海的城市的人,他感到很好奇。于是他便告诉大姐姐,大姐姐则鼓励他勇敢地探索"海"。接下来,他开展了一段探索"海"的奇妙之旅。虽然大姐姐最终和企鹅以及"海"一起消失了,但是青山君依然决定继续探索下去。因为,连接着世界尽头的这条路,就是企鹅公路。他相信只要沿着这条路,一直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能和大姐姐再次相见。

这部片子里面有很多隐含象征意义的事物,很多人看完了都说有些看不懂,而且印象不深刻。当然,这样有意义的影片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在我看来,如果是对于年幼孩子的父母来说,更多的体会估计就是:我们要像"大姐姐"一样,鼓励孩子去探索他(她)周围的世界。可能一时间没有什么结果,但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莫大的好处。

保护孩子"探索欲"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年幼的孩子大多都有一股"探索欲",而"探索欲"激发的根本就在于好奇心。有心理学家做过相关研究并得出结论:有好奇心的孩子更聪明。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在这些孩子们3岁的时候,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时隔8年之后,孩子们长到了11岁,研究人员再次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智商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无论这些孩子在3岁时的智商如何,8年之后,那些好奇心更强烈的儿童,会变得更加聪明。不可思议的是,在11岁时进行的智商测验中,那些好奇心更强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出12分。众所周知,人类智商的平均分是100分,有一半的人低于100分。可见,这12分足以证明结果有多惊人。

除此以外,好奇心对孩子成长的好处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1.好奇心推动人类取得成就。

罗伯特·霍夫曼对医生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自从1920年代以来,最能激励医生们进取的因素,便是他们在智力方面的好奇心。

2.好奇心有益身心健康。

斯万和卡米力的研究表明,在平均年龄为70.6岁的人群中,好奇心较强的参与者,死亡率更低。虽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说,好奇心本身会导致人们寿命更长。不过,研究人员认为,好奇心更多表达了人生的自主性,而这种自主性对老年人的生存至关重要。

这么说来,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事物,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哪些表现,判断他们开始有探索欲了呢?接下来,我们不妨从孩子们的一些细节,去观察他们有关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些具体表现。

孩子有好奇心的表现

1.爱搞破坏,并乐此不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爱折腾。比如说,新买回来的玩具车,一些男孩就翻出家里的工具,把它拆得七零八落;玩得好好的洋娃娃,在一些女孩的手中,不一会儿就裙子破了衣服不见了。这些现象往往让为人父母者哭笑不得,更有甚者还发脾气。可是,这些是他们爱探索的真实表现。

2.总爱问这问那

好不容易带孩子出去溜达,想放松一下自己。没想到,身边的孩子边走边东张西望,看到一些什么没见过的东西就马上问自己:"那是什么?"告诉他们以后,他们还不罢休:"为什么它长那样?"一连串这样我们认为很低级的问题问下来,我们的兴致往往一下子全没有了。尽管我们会有些不耐烦,但是,这些正体现了孩子喜欢思考。

3.爱搞恶作剧

有些孩子不但喜欢玩,还乐于弄点"不一样"的。还记得以前回老家,我经常看见奶奶在种地。奶奶离开田地以后,我心想:地里的葱长这么高,应该都好了吧?等我把它们全部摘了藏起来,不让奶奶看见。于是我就这么做了。后来,奶奶回田地一看,发现葱全没了,就问是谁干的,我没办法只好承认了错误。没想到奶奶居然没责怪我,还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很聪明。"

其实,我自己长大了至今也没有特别大的成就。不过,在生活中正是因为这种好奇心,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有意思,过得有滋有味。

既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爱探索的天性,那么我们又应该让孩子拥有像青山君一样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难忘探索历程呢?

如何保护孩子的"探索欲"?

1.鼓励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

在孩子提出想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先不要急着否定他们,而是弄清楚他们要干什么以后让他们去尝试。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题,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说"你再试试吧""爸爸/妈妈相信你""再努力一点你可以的",而不是说"算了",因为后者会让孩子的心理变得消极,从而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

当孩子再次产生好奇心的时候,探索性的活动可能会再次开始。如果再一次遭到大人的阻止,这种反复经历的挫败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对周围的环境是无法控制的,自己的世界是由他人或其他外部力量控制的,从而产生无助感,以及对失败的恐惧等,很多其他潜在的发展问题也由此产生。

2.提供探索环境,并参与其中

孩子喜欢捣鼓家里的物品和玩具,这是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并支持。因为,这正是孩子想要求知、想要创新的一个举动,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

尽管如此,孩子"搞破坏"也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把"孩子不能碰的东西"收起来,或是提前告知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保留适度探索的空间。

如果孩子喜欢拆东西,家长可以买一些适合拆卸组装的玩具,并且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陪着孩子一起探索,这样孩子的探索欲望会被极大的激发。

孩子普遍爱乱涂乱画,家长可以买一些绘本,和孩子一起画画,并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应该在哪儿画画,不能在墙上涂画等。

从育儿角度解析《企鹅公路》: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孩子能受益终身

3.跟孩子轻松愉快地交流

鼓励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把它看成像游戏一样,而不是沦为孩子的"观察作业"。如果带孩子出门,有一个方法可以试试,就是每天设置一个小比赛,看看孩子一天下来,能说出多少件大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在此之前,大人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一些事情,看看孩子有没有注意到。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仅得到保护,还一定会有所提高。

由于孩子天然地有观察力和好奇心,所以大人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关注自己想关注的事物,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体验。不过,如果发现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有欠缺,可以在旅行途中、或者在聚会中,停下来给孩子一些提示,比如:"咱们来闻闻这朵花好不好?" "这个收费站为什么有些车要停下来交付,有些车就可以直接开过去呢?""你觉得那个叔叔和阿姨做了哪些事来招待客人呢?"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而孩子未受外界杂质的影响的天性是最珍贵的。孩子的每一次探索时光,每一天的顽皮淘气,每一天的自由快乐都影响着其未来的成长,因此,要想孩子日后生活幸福美满,那就请放手让他们探索吧!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