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顺心就朝孩子发脾气?向孩子转移消极情绪,是“精神虐待”

2020-04-10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同事小兰回到家发现女儿作业没写完就开始玩手机。自己每天在外工作,最近工作还一直不顺利,想到这里,这些天的种种不顺心让小兰顿时火冒三丈,于是对着孩子就是一通骂。虽然孩子在平时也总是调皮捣蛋,但是看到发这么大火的妈妈还是第一次,于是一下子就被吓得眼泪直流,当天晚上还因此做了噩梦。尽管事后小兰想起来非常自责,但是冲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曾经被誉为"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的刘女士就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发脾气是教育孩子的死敌,家长的脾气越大,最后取得的教育结果也就越糟糕。"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觉得自己发脾气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好。

但是仔细想想,家长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犯多大的错误,倒是自己在不顺心的时候,就很容易放大对孩子的不满,从而将自身的消极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这种行为不仅是让孩子"背锅",更是让他们遭受到"精神虐待"。

"精神虐待"严重吗?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的影响?

一看到"虐待"两个字,很多家长就会急忙否定,不就是冲孩子发脾气,自己又没有动手打他们,不至于是虐待孩子吧。但是家长们要注意啦,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孩子们在精神上受到的伤害比肉体上要严重得多。有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贫穷不一定带来失败的教育,但是"精神虐待"一定会带来问题儿童。

在教育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一个有问题儿童都离不开有问题家长。因此,当家长们将不顺心的情绪归咎在孩子的不听话,不懂事上时,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身上的问题?但是往往家长们只会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和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不足,只会一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但是即便是再乐观懂事的孩子,在受到"精神虐待"之后都会陷入悲观和消极。家长的消极情绪也就随即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常说坏脾气会遗传的原因。

因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研究显示:喜欢发脾气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会比同龄的孩子更加叛逆和多疑,内心也会更加缺乏安全感。在他们长大之后,脾气也容易变得暴躁。在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时候也会产生"复制暴力"的教育方式,从而将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续下去。

再者,当家长们极易冲孩子发脾气时,就很容易给孩子传递出不安全感。孩子害怕家长的责骂,从而不敢靠近家长,遇到问题也不敢向家长寻求帮助。亲子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慢慢地疏远。此外,一些孩子在面对家长的责骂,也会产生不满情绪。于是他们会选择跟家长唱反调,站在家长的对立面,用反叛的行为向家长表现自己的不满。

想要避免孩子受到"精神虐待",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首先,用沟通取代发脾气。

如果将坏脾气比作是垃圾,那么,家长随意冲孩子发脾气就是将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这种行为对孩子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比起发脾气,和孩子进行问题沟通更能解决问题。

比起直接告诉孩子"如果我看到你能认真写完作业会很开心。"火冒三丈地质问孩子为什么还不完成作业?为什么这么不懂事?只会让孩子对作业更产生抵触心理。相反,予情于理更能表达出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和建议,孩子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长们的想法。这样达成的教育结果也能让家庭减少消极和暴力,并多一些温暖和关心。

其次,家长在想发脾气之前,先直面自己的情绪。

我们知道,情绪是需要发泄的,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情绪,压抑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我们不提倡家长将自己的消极情绪隐藏起来。相反,只有学会直面自己的真实情绪,才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也才能避免将消极情绪传递给孩子。

这就要求家长们在想发脾气之前,先花上几秒钟的时间,冷静思考一下,自己此刻的不顺心来源于哪里。这股情绪可以怎么发泄?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在教育上带来积极效果,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有效率地运用时间,减少因为情绪化而耽误了更重要的工作。

再者,及时疏导、消化自己的消极情绪。

我的包里总是会随时放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每当我想发脾气,就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将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纸上。写完之后,坏心情就随着墨水一起留在了纸上。因好脾气出名的大学室友消化情绪的方式则是找人倾诉。只要将内心的感受及时吐露出来,她就能够立刻平静下来……

每个人消化情绪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管理情绪之后的结果是好的。只有将消极的情绪及时排解,才能够让人恢复理性,从而客观地处理问题。家长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够教会孩子及时将心中的"垃圾"正确地倒在垃圾桶里。

最后,充满爱的教育,才是让孩子得到健康向上的成长。

儿子有一次玩游戏玩得入神,叫了他好几次都没有答应我。我端着饭走到他面前。但是他还是自顾自地玩,一点都不想搭理我。我伸手要帮他一起收玩具,他用力一挥将碗打翻。饭被撒得到处都是。我担心自己忍不住冲他发脾气,连忙将碗拿走,自己跑到厨房里冷静。

让我没想到的是,儿子在打翻之后,脸上显得非常自责。在门口偷偷张望了几眼之后,战战兢兢地走到我面前,低着头,半天才说了一句"妈妈,对不起。"看着他认错的小表情,我是再也狠不下心责怪他。心里也在庆幸,自己还好没有直接冲他发脾气。否则说不定只会火上浇油。紧接着,我带着他将地板打扫干净,并和他进行沟通。儿子听了我的话连连点头,保证下次一定乖乖听话。

设想:如果我当时直接责怪他为什么不听话,或者直接将他的玩具没收。恐怕我就不会知道他痴迷在游戏里的原因是他和邻居的孩子约定好了要把积木拼好。

这件事实际上也给我上了一课,那就是有时候在家长眼中孩子的不听话甚至叛逆,都有其内心的理由在。而家长们往往只看到表象就急着给孩子贴上"不懂事"的标签。因此,家长们在教育的时候,不妨给予孩子多点耐心和爱,了解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他们真正想要的又是什么。

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给孩子提供成长的正能量。也只有多几分倾听和耐心,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而爱同样也是双向的,当孩子感觉到家长们的爱之后,也才能够获得安全感,从而更多地向家长袒露自己的心声。而也只要这样,才能给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在爱的包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