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和“内向”的不同:如何区别孩子爱独处是害羞还是内向?

2020-01-03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我孩子有些害羞;

我孩子有些内向。

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可是害羞和内向,并不是一回事哦!

害羞和内向的差别:

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并且在热闹的场所里待久了,就有点情绪低落。

但如果是一个害羞的孩子,他不一定喜欢一个人待着,他只是害怕和别人互动。

举个例子:

班级里有一个害羞的孩子,还有一个内向的孩子。

这时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组织了一个集体游戏。

可那个内向的孩子不想参加,她希望老师能允许自己留在书架旁看书,因为她不太喜欢和那么多人一起玩游戏;

但害羞的孩子,其实很想加入大家的游戏,但因为害怕和别人互动,不得不留在书架旁。

害羞和内向,需要克服吗?

尽管两个孩子都独自留在书架旁,但那个害羞的孩子,可能需要大人帮助他克服害羞,而那个内向的孩子,也许只需要理解和尊重,就足够快乐健康了。

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害羞的人,可是试图把一个内向的人变得外向,反而会引起压力,损害自尊。

由此可见,“帮助害羞的孩子”“养育内向的孩子”,是很不一样的。

如何养育内向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生就内向。

内向的孩子其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帮助,这就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

有时候看着孩子喜欢独处,很安静,似乎也没什么朋友,爸爸妈妈难免有点担心,怕孩子不会与人交往。

但实际上,很多内向的人有着出色的社交能力。

性格内向的特征之一就是对社交线索和含义更加敏感的能力,他们通常比外向的人更善解人意。

只是,内向的人倾向于在亲近的人中才这样做,所以更乐意维持一个较小的社交圈。

而且在参与社交活动之后,内向的人会在精神上消耗殆尽,需要独自呆一会的时间来给自己的情绪“充电”。

  • 因此,爸妈给内向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接纳。

问问自己:

我家里那个内向的孩子是否快乐并且适应得当?

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请尝试退后一步,放开所有不必要的焦虑或期望。

一旦您更好地理解了内向的含义,您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孩子的喜好。而且,一旦您知道孩子的喜好,就需要:

  • 尊重这些喜好。

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只需要很少的朋友。

比如,大家在玩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内向的孩子想脱离一会儿,自己去旁边看看书。

这些喜好能不能尊重呢?如果爸爸妈妈了解内向,你一定会顺其自然地尊重他。

我们当然可以引导孩子多交几个朋友。比如安排几次家庭聚会,多请几个小伙伴到家里来玩。

不过,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和别的孩子在一起,还是得由孩子自己决定。

而且更有利的一面是,大多数性格内向的孩子都喜欢与家人或密友互动,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足够亲密,完全可以尝试与孩子交谈,以了解他不想和新朋友玩的“问题”是什么。

就像纪录片《零零后》里,那位叫“一一”的小女孩。

幼儿园的老师问她:

“你不需要朋友?你不想跟他们(幼儿园小朋友)玩吗?”

4岁的她竟然回复了一句: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内向孩子可能更加体贴和敏感,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这是他们的优势和天赋。

所以,他们的感受,并不总是我们大人以为的感受。

如果你喜欢你的孩子,更不该尝试去改变这些不算缺点的特点。否则,孩子可能觉得你不爱他了,不然为啥要强迫他变成他不喜欢的样子呢?

强迫孩子交朋友,并不会让内向的孩子变外向。孩子反而会因为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而烦躁。

如何帮助害羞的孩子?

一个害羞的孩子总是挂在爸爸或妈妈身上,要是爸妈都不在,他们就一个人待着,不敢说话,甚至都不敢看着这别人。

爸妈也经常和别人解释:

“他在家不是这样的”。

没错,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故意对人不友善的。他们只是在有陌生人的时候感到不舒服而已。

值得庆幸的是,害羞这种行为,其实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很普遍。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自信和自尊树立得越来越好,渐渐地就没有那么害羞了。

爸爸妈妈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树立的自尊: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也叫做假装游戏,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缓解不好的情绪。

比如,今天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了,他很害怕医生,哭得很厉害。

但回家后,孩子可能会自己来扮演医生,给泰迪熊打针,这个时候,孩子对“医生”就没那么害怕了。

再比如,今天孩子去幼儿园,走进教室的时候很害羞,很紧张。

但回家后,妈妈拿着一只玩具熊,扮演一段小熊进教室的故事,小熊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小熊找不到座位了,让孩子来帮助小熊找找。

在玩假装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地找到了自我安慰的办法。

这些方法不仅有效地安慰了孩子,它还可能给爸爸妈妈也提供了线索,让你更理解孩子的担忧、以及孩子偏好的行事方式。

二、分享自己的害羞

你觉得自己有害羞的心理吗?请回答下面这四个问题:

1、与陌生人讲话,对你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

2、你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是否感到缺乏自信?

3、你在社交场合是否觉得不自在?

4、在与一些不是亲密朋友的人在一起时,你是否觉得紧张?

通常,特别在意孩子害羞、胆小、紧张的父母,自己多半也挺害羞、挺容易紧张的,在社交场合感觉不太自在。

爸爸妈妈通常是孩子最好的观察对象。害羞的爸爸妈妈,自然也很难给孩子做出落落大方的榜样。

可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教孩子的过程中,也促进了父母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促进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害羞,和孩子谈论自己工作第一天的紧张,第一次上台演讲的不安……你的同理心都会让孩子感受到:

我并不孤单。

三、准备、准备、准备

比如接下来要带孩子去一个有很多人参加的聚会,那熟悉孩子的父母,一定早就预测到孩子一会儿肯定不适应。

这种时候,怎么帮助孩子呢?

一句话总结就是:

更多熟悉,更少害怕。

提前和孩子谈谈,我们今天要去哪里,谁会在那里,将会发生什么……制定好游戏计划,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更舒适。

然后,尽量早一点到。

早点去活动的场地,这时候,别人都还没到,就可以让自己孩子有机会在人少的时候,熟悉一下环境。

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和自己最熟悉的爸爸妈妈单独玩一会儿。

最后,跟随孩子步伐,让孩子自己控制节奏

如果孩子紧紧的贴着妈妈,那就先安慰他,和他一起在旁边看看别人怎么玩, 不用着急地把孩子推上前去。

不论别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在玩什么,进行到哪一步了,我们都不必着急。始终以自己孩子的节奏来采取行动、探索玩具。

同时,也用乐观的语调跟孩子聊聊别的孩子正在玩什么,比如:

“哟,琪琪在铲沙子,她的小铲子是粉红色的呢”!

“那个哥哥在浇水,你看他有个小喷壶”!

爸爸妈妈轻松的表情、愉快的语气,会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好地方!

如果孩子还是感到不安,我们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到附近散散步再回来

四、帮孩子交个朋友

结识朋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然而然做到的。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活动,很可能是一个挑战。

特别是对于比较害羞的孩子来说,一开始就和一大群孩子玩,压力太大了。

妈妈可以尝试做些小小的引导,比如你发现这群孩子里,有个小女孩比较温柔随和,不妨制造一些小机会,让自己孩子和这个小女孩熟悉起来。

拥有至少一个朋友,就会给孩子一种归属感,以后再和更多的孩子交往,压力也会小很多。

五、别说孩子“害羞”

虽然我们在谈论孩子的害羞,但千万别把害羞当做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比如:

这孩子就是害羞;

你别这么害羞嘛,怕什么;

越说孩子害羞,孩子也越觉得自己有问题。

孩子不会怀疑自己听到的内容,于是负面标签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而事实上,害羞只是成长过程中,正常出现的众问题的其中一个,时间、爱和耐心,都能有效地化解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0ofa28BMH2_cNUglg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