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在路上看见有一对母子在一家便利店门口发生了争吵,母亲生气地对孩子大吼大叫,丝毫没有情面。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母亲带着孩子准备去动物园玩,路过一家便利店,母亲想着去买两瓶水。可是孩子却看上了店里的棒棒糖,争着吵着要妈妈买,妈妈想到孩子最近吃太多的糖,怕孩子蛀牙就不肯购买。孩子则是说什么都要买的状态,一屁股坐在便利店门口。
妈妈见着孩子这样,脾气一下子没有控制住,就在大庭广众下,对孩子大声责骂:"你在干什么?我说了不买了就是不买"孩子看着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也慢慢地放弃了自己的倔强,最后母子俩不愉快地离开。
看到这一情况的我不禁想到了生活中一些总因为一点小事都大发雷霆的"河豚型妈妈",她们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一丁点小事就爆炸,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气。很多的父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毛病,但却又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控制好自己。别急,"河豚型妈妈"们不妨看看这篇文章,或许它对你有帮助。
所谓的"河豚型妈妈"是指那些很容易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情绪失控。这些妈妈们,可能本来脾气就很差,加上因为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带孩子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种种因素,让妈妈们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失控。
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的妈妈就如同海豚一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迅速地膨胀自己的身体,自身带有毒性,向侵犯自己的对象进行攻击。所以,我们把因为一点小事就爆炸的妈妈称为"河豚型妈妈"。然而,没有一个小孩子是喜欢这种爱发脾气的"河豚型妈妈"。
一个孩子表现的什么样子自然也从背面展示出他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作为父母,若是没有给孩子做好一个好的示范,没有当一个好的榜样,孩子就很容易模仿父母不好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讲的是一位父亲因为白天在公司因为工作做不好受到老板的责怪,因此心情一度不好。回到家后,孩子一直询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位父亲本身就有些烦躁,又加上孩子一直喋喋不休地在自己耳边说话,加剧了他内心的烦躁感。因此,父亲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就顺脚踢了孩子一脚。
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我没有做错什么东西,为什么父亲要踢我?孩子的心中也顿时充满着怒气,这时看见了温顺躺在脚边的猫,孩子也顺脚重重地踢了猫一脚。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父母要要最好孩子的榜样,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顺势地传递给孩子。否则,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必然也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不好的情绪的管理,也很难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宝宝。
孩子性格的养成与父母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总是在吵闹和责怪声中长大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失去生活的安全感,在面对事情是变得害怕胆小,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表现得沉默,不敢表现自己,丧失了孩子的活力。
心理学上有个"静止脸实验",在实验之初,孩子的母亲用一种正常的表情和孩子进行对话,孩子的心情愉悦轻松。突然间母亲开始以"静止脸"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对于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表现得无动于衷,孩子感觉到情况不对,试图去讨好母亲,但母亲没有任何的变化。
爱德华发现母亲没有搭理孩子的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大增,压力的荷尔蒙迅速冲击着孩子的大脑,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受到了影响。
由此可见,父母一定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随意地将自己的脾气爆发在孩子面前。当然,在现代激烈竞争下,很多的父母身上都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自然会影响到情绪。
那么,父母要怎么学会情绪管理,才能告别自己"突然发飙"的情况呢?遵循以下四大步骤,做一个平和,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孩子必然会更喜欢。
父母在发泄情绪之前,不妨想一下这几个问题:我怎么了?我的情绪是什么?我要怎么做?比如当你发现孩子无理取闹地要求你给他买东西时,你可以在自己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
我现在是因为孩子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感到生气,我可能马上就要爆发了,我可以接纳我自己这样的脾气,但是我绝对不能把这种情绪发泄给孩子,因为他还小不懂事,我应该等我情绪平复后再好好跟他说。
这察觉自己情绪这一方面是相对容易的,但学会合理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却不易。很多的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后,能有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生气,但却很难做到接纳自己的脾气,承认自己是爱发脾气的父母,是一个不够合格的父母。
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首先要先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上说:"当你越不愿意接受自己,越强迫自己去改变的时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当你放松心情,乐观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事情就会变容易很多。"所以,父母为何不要放下心里的戒备,放松地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很多的父母在发完脾气之后都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就是在那一刻不知为何就忍不住打骂孩子,这其实是父母不懂得要找正确的方式来疏导这的情绪。疏导自己的情绪其实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借助一些小小的办法就能达到大大的效果。
首先,在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不妨做一下下面三个技巧:
1、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种很有用的放松方式,这样小小的做法能帮助你减慢心跳和血液循环,从而帮助你迅速地冷静下来。
2、微笑
当你很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回忆一下孩子平日里一些可爱的表情,尽量让自己放松,对着镜子拉一下自己的脸部肌肉,然后笑一笑,你会发现心情会好一点。
3、语言暗示
当自己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学会在心里默念:不要生气,保持冷静,帮助自己冷静地面对,以理性战胜感性。
如果你觉得这些技巧没有很大的用处的话,不妨在要生气的时候迅速地将自己隔离,离开孩子找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你可以选择直接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但要切记发泄的行为不能伤人伤己。也可以通过做一些运动,比如慢跑,转圈等来放松自己。
对于一些经常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来说,找到正确的方式来疏导自己的情绪,反复地进行练习,不知不觉也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爱发脾气的父母事后自我反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反省才能在下一次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尽量控住自己的情绪。
父母进行发省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我为什么会这么生气?我如果对孩子发脾气会怎么样?孩子会开心吗?我会开心吗?
比如当孩子在公共场合争着要买某一东西时,你可以想如果我在公共场合把情绪爆发出来,我肯定会打骂孩子(会怎么做),那么孩子肯定会觉得自己会在众人面前感到很羞愧(孩子会怎么样)那么,孩子肯定会对我失去信任,也会慢慢地变得不敢说自己的想法,变得胆小畏缩(结果)。
爱发脾气的父母可以充多个方面反思自己事情背后的原因以及结果,学会权衡利弊,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事情种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一碰到就"爆发"。
相信很多的父母在发完脾气,打骂完孩子后感到后悔不已,但是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行动,既不会向孩子认错,更不会说出"对不起"这样的话。
即便是再为亲密的关系,如果一方不说,另一方也不一定知道你在想什么。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父母在做错事后也要学会认错,也要跟孩子说句"对不起",懂得"对不起"的父母才更明智。
杨澜在这一方面就是许多的父母的学习对象,她曾经在综艺节目上说自己有一个和丈夫在家里吵得不可开交,然后看见了站在一边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的极度的害怕和紧张。夫妻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到来了伤害,双方来到孩子的房间,亲声地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且向孩子道歉,并告诉孩子自己对他的爱。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又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呢?父母在发完脾气之后一定不要假装没有发生事一样,学会及时地找到补救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弥补方式。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