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孩子有两幅面孔,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身上

2020-04-04   奶果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因为特殊情况,很多学校仍未正式开学,学生的课程教育大多还是以线上教学的形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最近有一些读者私信我,说是自家的孩子在家里非常调皮,搞得家里鸡犬不宁的,想知道不知道有没有能够改变孩子,让孩子变乖的小技巧。

通过整理,我发现这些有着相似诉求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点:在家里非常霸道调皮无法无天,但在学校在外面却是懂事温顺的乖乖仔,简单来说,这些孩子都是"窝里横外面怂",仿佛是有两副面孔。有一部分家长提到:"孩子总是跟我们不对付,在学校里倒是好好的,上学期跟孩子老师面谈的时候,老师也提到过孩子做事比较可靠,在班上人缘也挺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的形象,他非常地调皮,任性又挑剔,总爱跟我们唱反调……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上,造成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两副面孔的原因,主要出在父母的身上。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家长是导致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行为的原因,家长想要改变孩子但不知从何下手的,可以先从自身找原因。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是什么原因?家长不妨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行为

生活中,我们发现其实这类"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家长都为此感到迷茫。想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家长不妨先对号入座,看看下面这3种容易导致孩子变成两副面孔的行为,再看看自己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已经中招了?

1.过度地溺爱孩子

这个现象在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更加常见。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啥给啥,想要做啥都不拦,这就是过度溺爱孩子的表现。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感恩之心,认为自己拥有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可以说,家长的溺爱,是孩子"窝里横"的温床。

在家如此,但在外面就不是这样的方式,比如说学校,学校有规章制度的地方,这些制度不会为了某个人让步,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宠溺,突然面对这样生硬的外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孩子不自觉地选择避让,看起来就会有些"外面怂"了。

2.总是心软,习惯性地迁就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原则与底线,一旦涉及这类问题,坚决不能退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的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严肃不起来,而且容易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突然很想要一台新的游戏机,家里分明已经有一台了,其实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打消孩子的的想法,但不少家长会因为孩子撒撒娇或是柔情攻势,最终选择迁就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建立"规则意识",在外面没人迁就孩子,孩子也容易因此遭受挫败,变得"外面怂"。

3.暴躁的沟通方式:孩子有样学样

另一方面,孩子"窝里横"的原因可能是有样学样的产物。很多家长习惯"暴躁教育",尤其是在脾气上头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孩子大吼小叫。这些行为模式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时间久了,孩子也就慢慢地学会了用这种"大吼大叫"的方式帮助自己排解压力但在外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多还是温柔相待的,孩子受到感染,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与回馈,看起来就会让人感觉有些"怂"了。

"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一定要改,它会带给孩子消极的影响

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情况,这样的性格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加以改正,会给孩子后续的成长带来持续的消极影响。

1.孩子没礼貌,不懂得尊重长辈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从字面上已经可以看出了,孩子对家里的人横,尤其是对更加宠爱自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横,这种情况也会映射到孩子对待其他长辈的身上。孩子不懂感恩,认为他人的付出理所应当,就容易变得没礼貌,甚至是不懂得尊重长辈。

2.孩子容易变成"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两副面孔,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变成一个两面派,见人顺人话,见鬼说鬼话。在有的家庭当中,父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常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孩子变成"两面派"后,就会在严厉的家长面前放软态度,但面对温和的家长,孩子就会变本加厉的任性。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是非常不真诚的表现。

3.孩子容易陷入混乱,找不到自我

另一方面,孩子如果长期都处于"窝里横外面怂"的状态,很有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角色扮演,慢慢地陷入混乱,再加上孩子因为年纪小,本来也就缺乏判断能力,孩子可能会突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迷惑"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还会失去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这些情况都需要家长及时干涉加以引导。

改正孩子的"窝里横外面怂"性格,家长应从家庭教育开始改变

1.拒绝过分溺爱孩子

改变孩子第一步,家长要拒绝过分溺爱孩子的行为。溺爱孩子的本质其实是以爱为名的伤害之举,它会极大地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原则的教育能让孩子从小培养分寸感,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更加完善的有思想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样的话不无道理,孩子其实就是一面能够映射家长人格素养的镜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个人行为习惯,毕竟家长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自觉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孩子在这样正面积极的氛围中,也会成长为积极善良的孩子。

3.多鼓励孩子与同龄人接触

除此之外,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相处。"窝里横外面怂"只敢在家里当小霸王,这是社交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多让孩子与同龄人消除,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进行社交,让孩子获得成长的机会,逐渐适应各种不同的关系模式,这对孩子后续的人际交往也非常有利。

4.父母一定要统一教育方式

最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统一教育方式,父母双方统一好教育理念再执行,否则父母不统一的差别教育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最后很可能就会使孩子变成"两面派",用不同意态度分别应对爸爸和妈妈。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一定要统一教育方式与理念,不要自相矛盾,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与发展,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