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驯服”与“被驯服”的亲子关系,注定是“畸形”的

2020-04-14   奶果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知道父母和孩子是否有看过《小王子》这本书呢?这是一本心灵童话的书籍,却也不止是一本童话书籍。

在这本书中,小王子是来自于其他星球的人。他很高贵,但是由于是来自外乡,所以他也非常地孤独和寂寞。在这个新的星球里,他爱上了星球上面唯一的一朵小小的玫瑰,玫瑰也爱上了他。

但是,爱让玫瑰变得脆弱和敏感多疑,她不停地试探和折磨着同样爱自己的小王子。结果,由于小王子太过于年轻了,他看不出这一切都是玫瑰的伪装,也离开了了玫瑰。

小王子遇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告诉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驯服与被驯服"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千千万万个小男孩没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会互相需要。对我来说,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对你来说,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

"我的生活很单调,我已经厌倦。但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我就会识别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躲到地上去,而你的脚步声会让我从地下走出来,像音乐的召唤。"

听了小狐狸的话,小王子知道,那朵花儿已经把他驯服。

于是,小王子便再去玫瑰园,看到大片的花儿。虽然小王子觉得那些花儿很美,但觉得他们是空洞的。他依然觉得自己的那朵玫瑰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在别人眼里,那朵玫瑰只是千万朵玫瑰中普通的一朵。

因为他知道,那朵玫瑰是他驯服过的,他给她浇水,给她捉毛虫,给她挡风,听她倾诉,他在那朵花儿身上花的时间让他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仔细想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也就像是小王子和玫瑰,小王子被玫瑰"驯服"了,玫瑰也把小王子给"驯服"了;父母想要"驯服"孩子,某种时刻,父母也被孩子"驯服"了。

中国式教育:父母总想"驯服"孩子

还记得去年很火的《少年的你》吗?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会对里面的施暴者——魏莱印象深刻。在该影片中,魏莱是一个复读生,家里条件优渥,但是她却和外校的小混混混在一起,一起欺凌同学。

影片开始跳楼的女生便是因为魏莱的欺凌,受不了压力就直接跳楼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可以从她的家庭找到缘由。

魏莱原本高考的成绩不错,但是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便又去复读了一遍。因为魏莱成绩不好,他的爸爸甚至一年都没有与她说过话。

魏莱带一群人来凌辱女主陈念过程中,发现了角落的监控器。那时,她想到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如果陈念报警了,那么她的爸爸妈妈就一定会知道自己的暴力行为,还和小混混待在一起。

于是,她马上去找陈念道歉,希望陈念不要去找警察。她说:"我已经删除了所有的视频和照片,我可以给你很多很多的钱......要不你也拍一张我的裸照吧,这样的话你就不用担心了。"

可以推测,在魏莱的家庭里,她的父母几乎完完全全地控制了魏莱的生活,甚至是她的思想。由于时常活在一个压抑的、被驯服的环境中,魏莱的心理已经被扭曲了。

于是,魏莱找到了一种发泄情绪的出口,就是"驯服"别人。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面,父母特别喜欢对孩子说一句话:"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却没有考虑要去问问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在电影《小王子》里面,也有这样一幕:一对单亲母女,强势的母亲希望女儿能上名校沃斯学院。在面试失败之后,母亲冷静地启动了B计划,购买了学区房。母亲为女儿制定了入学之前的暑假时间安排表,精确到分钟。

做完这些,这位母亲还极其自豪地告诉女儿,"你的一生都在这个计划里了,只要你有条不紊地去做计划好的事情,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人。"

"驯服"与"被驯服"的亲子关系,注定是"畸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过于看重"父母"的标签,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孩子的生活。实际上,父母在控制父母生活的过程,便是在"驯服"孩子的过程。

孩子宛如一只小兽,父母就像是驯兽师,将孩子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去驯服。

这种"驯服"与"被驯服"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每天孩子睁开双眼开始,孩子就必须要得到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孩子没有一点点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力,没有一点点自己的空间。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先经过父母的统一;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都要对自己评价一番。

这样的生活就宛如是机器人的生活,没有人愿意过这样行尸走肉的生活,更何况是一个年纪那幺小、心思那么敏感的孩子呢。

结果,孩子就相当于是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按照父母的安排像一个机器人一个生活。而且,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只会在自己身后不断地追赶着自己,不断地让自己前进。

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只能与别人不断地比较。到头来,孩子内心最简单的愿望便是得到别人的肯定。

2、失去"自我",形成孤僻阴暗的心理性格

孩子宛如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也把孩子当成另外一个自己。并且,父母对这个幼小的"自己"充满了期待。于是,这个"自己"就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量,。他只能做对家庭有利的事情,不能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不仅如此,孩子会慢慢地失去思考的能力,他只会按照父母的指令和要求行事,丝毫没有一丝自己的独立思考。

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地失去自我。尽管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却没有感受到温暖和爱意。长时间,孩子容易形成阴暗孤僻的心理性格。

拒绝"驯服"与"被驯服"的亲子关系,恢复平等的亲子关系

最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驯服"与"被驯服"的亲子关系,而是平等互利的亲子关系。这样的关系才是长久稳定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也会真正地互相信任和依赖对方。

关于教育,这里有几点小小的建议:

1、给予孩子赞美与呵护,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亲子教育中,"尊重"就能够改变"驯服"和"被驯服"的不平等关系。

因为,"尊重"便意味着平等,"驯服"本身便是不平等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捋清楚亲子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人都需要肯定,一个孩子也是如此。况且,父母还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美恐怕便是孩子的心愿了吧。所以,当孩子取得好成绩、取得进步的时候,不如就给孩子一些肯定和赞美吧。

听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孩子肯定会非常受到鼓舞,而变得更加认真和用心。

2、让孩子学会表达自我,勇于接受自我

很多时候,亲子之间的矛盾和爆发正是因为亲子之间去缺乏了恰当的沟通。

在这其中,父母没有主动去与孩子沟通和引导孩子,是导致这个问题的最大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必须要让孩子学会主动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如此,平等沟通也是平等关系的表现,"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便是缺少平等沟通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借助这次机会,让孩子学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管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能够让孩子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3、给孩子"松绑",给予彼此一个空间

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心愿的"手段",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在尽自己的责任之外,还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为什么要依靠一个小孩子也实现自己的愿望呢?父母不如行动起来,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

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想法。给予彼此一个空间,让彼此实现自己,称为更好的自己,以更好的状态与对方相处。

父母千万不能让亲子关系成为"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应该让亲子之间成为平等的关系,这样会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亲子关系。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