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干这行,帮个忙呗”:3招助你如何避免沦为免费劳动力

2019-10-14   蟹肉的职场星球

嗨,大家好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闹心事,就是你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躺着休息,却总会有有些半生不熟的朋友、亲戚,自以为可以借你们的关系,来使唤你做事。

“在吗?听说你是学设计的,能帮忙设计一个logo吗?我没什么要求,干净清爽一点就行!”

“亲,能帮忙看一下吗?我的电脑刚刚@#¥%之后,就变成图里这样了,到底怎么回事啊?”

“大律师~能咨询你一个法律问题吗?特别急,就是@#¥%&然后现在我该怎么办啊?她们会不会告我啊?“

……

上面的情况,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直接拒绝吧,真的熟人或完全不熟的陌生人,倒反而好办,可偏偏这种在微信好友里忽然诈尸连点赞之交可能都算不上的关系让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口,;

帮忙做吧,想想自己平时按工资折算每小时也的确收费不菲,帮了这个忙人家还未必令我们这个情,太不甘心。

面对“免费劳动力”的需求,我们该持有什么态度?

  • 判断标准一:看交情

既然是私下寻求帮忙,两人之间的关系显然是第一考量。

试想一下,不管是多麻烦的事,如果是你亲爹妈一声叫唤,可不得是其他事都靠边站,先解决他二老的燃眉之急么?

同样的,如果是关系特别好的亲朋好友,即使对方有意要付我钱,我很多时候也不太会接受,毕竟情感联结是无价的。

与此相对,对于那些本来就关系一般,开口就不把你的劳动当回事的人来说,拒绝肯定就是第一选择了。

  • 判断标准二:看活

其实这个问题,让我们感到烦心的,并不仅仅在于自己可能需要花时间,用上自己的专业,做一件没有经济回报的事。

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与价值,得不到认同,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憋屈感。

所以是否要答应帮别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态度与实际提出的需求是否匹配。

如果他问的问题的确非常简单,比如问一个金融企业的财务现在金融行业的增值税税率是多少,比如问一个律师买盗版碟会不会被抓去坐牢。

这些问题,虽然问百度一样可以解决,但是如果我和对方关系还不错,我眼下也没有什么十分紧急的事情继续完成,我可能就会顺手帮他解答这样的困惑,毕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还有就是对方的要求真的很紧急,那我可能也会主动询问一下情况,即使帮不上忙,也可能会为他推荐一下搜索渠道,或者引荐其他更合适的人选。

但如果对方的要求很笼统,看起来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而且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那拒绝依旧会是我的首选。

  • 判断标准三:看态度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倒不是说我提倡大家都去自恃专业,在他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时高高在上,但既然对方是想来免费寻求帮助,那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总是做一个老好人。

我之前就碰到过一个关系挺远的亲戚,和麻将搭子起冲突后动了手,看到对方去医院检查后慌了神,就辗转找到我来问我会不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我当时正好在家里加班,为一份法律备忘录绞尽脑汁,一时没回复他的消息。

结果他就连着追了好一条语音消息,说了一大通我现在是个新人,他听说新人律师特别不好做,案子接不到就会喝西北风,现在给我提供一个实操的机会,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是处理得好,以后还可以介绍其他邻里来找我。虽然这次帮忙收不了钱,但是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年轻人要好好把握。

我当时就感觉很膈应人。

且不说我当时本来就不是从事这个领域的,要不要锻炼专业水平,要不要展示自己的能力,是我自己的考量,轮不到别人来对我指指点点。

更何况,就算真的要展示,我还要看看展示给谁看,展示有没有意义,是不是能值回我展示的成本。

我正儿八经做免费公益的法律援助,那是出于法律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我莫名其妙掺和到你们这种邻里之争你还觉得是你赏赐了我“锻炼机会”,那我岂不是成了爱管闲事的碎嘴大妈?

所以当时我就直接明确拒绝了他,让他另请高明。

根据以上三条判断标准,当我们最终决定要拒绝让我们“义务劳动”这样无理甚至有些冒犯的请求时,如何拒绝就成了一大难题。

拒绝的两大误区:

  • 自贬:"我只是个xxx,太弱了帮不了你。"

现在这个时代,自黑成风,很多时候,自嘲和自黑的确是社交场上的利器,既可以拉近距离,有时也的确可以阻挡一些恶意。

但是如果一旦遇见有人找你帮忙,尤其是涉及专业领域方面,你都以此作为回答,就会给自己贴上能力不足的标签,这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致命的。

尤其对于一些已经有了不少工作经验的人,还以此作为借口,不是让人真的怀疑你的专业能力,就是会让人觉得你缺乏真诚,落下话柄。

  • 自抬:"我很贵的,这种事我一般不做。“

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拒绝方式,既表现了对免费劳动力的拒绝,看起来还很爽,直接diss了对方。

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基本上对方听到了这样的拒绝,不但会哑口无言,以后八成也不敢再来找你。

可是这样的拒绝,带来的一大副作用,就是让人觉得不好相处。

管理学家比尔翁肯 (Bill Oncken)把工作中的责任或问题比做成背上的猴子,要学会把背上猴子转移给别人,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引申到“拒绝”这件事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直接找一个自己的理由拒绝他人,那对方就很容易把这次请求失败责任完全归咎到你身上,也就是说本来是他想贪图免费的午餐,结果现在“猴子”却落到了你身上。

而更好的拒绝方式,是在沟通中把“猴子”丢给对方,让对方知难而退,或者意识到是自己的需求与你的条件不匹配,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你的。

拒绝的正确打开方式:

  • 第一步:让对方尽可能详细表达需求

做乙方的人都知道,最难满足的甲方并不是要求一大堆的,而恰恰是那种说自己“没什么太多要求”的。因为他们给的要求越少,我们下手的方向就越难把握,很可能最后出成品了,对方才意识到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看起来比较业余的需求时,我们一开始可以先试图和对方做深入沟通。

有的时候,对方可能也只是一拍脑袋的一个想法,经不起推敲,和你聊着聊着就会自己打退堂鼓;

还有的时候,对方的确需要做这件事,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具体想清楚要求和标准,你帮助他明确了接下来他应该细想的方向和要求,其实也是在为他之后进一步的工作考虑。

因为我们的原则始终只有一条:把“猴子”丢给对方,让对方觉得是自己的需求提得有问题,而不在于我们。

  • 第二步:在与对方沟通明确需求的同时,顺便为ta科普行业情况

我相信,有很多人觉得提出的需求应该免费,倒不是怀有多大恶意,而是他们真的没有意识到我们做这件事的价值以及背后付出的积累和时间。

所以,在和对方一边明确他的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给他科普这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包括行业的普遍报价以及他的报价区间。

这样一来,在交谈中,我们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度,二来,顺应着你们的专业谈话来插入报价,也不会让对方反感。

比如对方提出要你帮忙设计一个logo,你可以告诉他,一般情况下设计团队是怎么操作的流程,比如一个星期出初稿的,也有一个月慢慢沟通慢慢协调的,也有两天熬夜加急的,又比如用不同的软件,不同的团队等,会花费的不同成本。

而在沟通过程中,记得尽可能用“你们”替代“你”,把讨论的对象从这个开口的朋友本身,变成只是就他的公司和单位或者对他提出相关需求的团体就事论事,而不是针对你的朋友本身,缓冲一下沟通时会产生的负面情绪。

  • 第三步:如果对方依旧坚持提出免费需求,则坚决拒绝

上面这两步,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沟通,对于最终不论你接还是不接这个活,都是必须的,很可能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方了解到行情表示愿意支付相关费用,或者你发现的确是个难得少见的学习机会愿意参与。

但如果你沟通后发现对方冥顽不灵,依旧咬定免费不放手,那就坚定地拒绝吧!

为什么对于几乎大部分的免费需求,我都是支持大家拒绝的呢?

  • 不论出于怎样的交情,从公从私,双方都应该对彼此抱有尊重

当我们已经真陈利害,告诉对方这份工作的价值以及应该匹配的报酬,而他却始终不愿认可我们的工作,那我觉得这样的合作是毫无意义的

  • 专业有价,才是职业发展的基石

今天你如果真的答应免费去帮了这个亲戚朋友一个忙,那你不但是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更是砸了自己未来的饭碗。

一旦你开了一次免费接活的先河,之后这件事万一传开去,你就会被别人认为你是可以做免费劳动的,这对于未来你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有几种拒绝的方法:

  • 出于专业细分考虑的拒绝

这种拒绝方法一般是最万能,也是最不伤和气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即使都是做设计的,服装设计还是工业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是完全不同的。

以专业细分为由拒绝,表示自己的确不是从事这方面领域的,这样的拒绝理由比较能让人信服。

  • 出于个人原因的拒绝

这种拒绝一般是出于个人的原因,但因为个人的原因,很容易让人觉得听起来像借口,一般要采用“态度真诚+后续方案”的结合方式比较能让对方接受。

举个例子,比方说你提出最近自己很忙,实在没有时间接私活,但是认识相关的朋友,可以帮忙介绍。这就是虽然拒绝了,但是还给他提供了后续的选择,不至于让他碰壁后发生无路可走的窘境,对方反而也会比较感激你。

总结:

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挂个号4块5,画个图4百5,做个设计4千5,咨个询4万5,这些价格都代表着服务提供者们经过专业学习和辛勤工作所产生的价值。

对于试图免费撸羊毛的人,不是因为不理解劳动或者知识带来的价值及价格,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时间成本根本不能记为成本,要么就是明白其中的价值,却依旧想仗着所谓的“朋友”和“熟人”,贪便宜而已。

这样的情况我们时常会遇见,却又很多时候会纠结于应不应该帮忙和如何拒绝而不知所措。

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因为你实在太好说话。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给你就要。你塑造了一个毫无原则的自我,既然你没有了原则,人家对你自然就没有了底线。

只有当我们自己先正视了自己的价值,有底气也有资本向贪便宜撸羊毛的行为者科学沟通,判断出当前这项任务的价值是否与情感联结、学习价值相匹配,从而做出对我们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都有利的决定。


我是蟹肉,曾就职于五百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外资律所。点击关注@蟹肉的职场星球 ,每天分享职场干货,与你实现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