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三个月,家里蹲365天”:年轻人,不要让社交恐惧拖垮你

2019-08-30     秋叶书友会

本文作者:秋叶书友会

编辑:小亿

“秋叶书友会”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米勒(AlisonMiller)。


“我再也不敢随便辞职了,好痛苦。

这是同学阿磊在结束了365天的失业,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之后,对我发出的感叹。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嗯,辛苦了兄弟。”

阿磊如释重负:“是啊,我还是熬过来了。”

一年前,阿磊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长期重复性的工作,令人厌烦的工作环境,逐渐让他麻木,并开始失去自我。

当初,为了搞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决然的辞掉了眼前的工作。

这一年,他去了很多地方,在一个静辟的小镇住了两个星期,说是要回归内心。

可是不到两月,有没有回归内心他不知道,对周围的事物却 越来越厌倦越来越迷茫。

回来之后再工作,也没有预期的顺利,处处碰壁,于是干脆变成了“家里蹲”。

“离职三个月,家里蹲365天”:年轻人,不要让社交恐惧拖垮你

一、那些“家里蹲”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阿磊不是个例,日本也曾有一名逆天级别的"宅神",27年未出过门 。

1988年,16岁的他毅然决定开始宅在家里。

过着每天看电视、读报纸、杂志,和母亲交流,足不出户的生活。

不工作、不社交,整天颓在家里,社交能力也开始逐渐退化。

“家里蹲”不仅仅是指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一群人,更进一步解释是:

因科技的发达和网络环境的便利,生生的阻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他们向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除了聊天工作以及各类表情包外,再无其他。

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家里蹲"正在一步步侵蚀他们的情绪,他们开始变得负面消极,不愿接纳真实的自我。

宅在家里,似乎就能掩藏他们的压力和恐惧。

但是,事情真的会如想象中发展吗?

二、为什么总想回归内心

那些选择成为“家里蹲”的人,原因在于他们不愿意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于是他们打着回归内心的幌子,开始逃避现实。

再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简单来说,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他们很难被周围的言论所影响,他们坚持自我,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有时候会钻牛角尖,会固步自封,自己出不来,别人走不进去。

但是他们的优点则是有强烈的自省能力。

他们常用人生的四大问题来反思自我:

我是谁?

我来自于哪里?

我要干什么?

我要到哪里去?

但也因为过度坚持自我,一旦他们工作不顺心了,或者是工作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他们会过度自省:

是不是我不适合这份工作?

我该怎么办?好大的压力,好想逃走。

我是不是很没有用。

在过度自省者心中,他们常有固定思维:“这件事情我做不到!”

他们即使想要改变自我,但是一旦遭遇碰壁,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太大,于是逃避现实,宁愿躺家里睡觉,也不愿意做任何改变。

没有人及时拉他们一把,于是那些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思维越陷越深,并持以悲观消极的态度对待现状。

极度的自我意识加上逃避现实互相冲撞, 于是工作越来越不开心,对自己曾经热爱的东西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越想改变却越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抑郁”。

实际上,禁锢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三、如何修正固定思维,迎接新的自我

1、转变思维

转变思维,指的是多去接纳,而不是批判你的工作,或是社会的不公,凡事要往好的一面,正向的一面想。

这里给两个例子,同样的事情,不同思维的人则持有的态度就不同:

两个人在逛街,她们同时看上了一双鞋,

消极思维的人说话的方式是:“好贵啊,我买不起。”

而积极思维态度的人则是:“我该如何才能买得起这双鞋。”(可能嘴上不会说出来,但是心里是这样表现的。)

如果想从负面思维转变成正向思维,我们可以从日常说话方式进行改变:

(1)注意我们说话的内容,内容是正向还是反向?

(2)注意我们说话的用词,用词是准确还是含糊

比如遇到问题:

把“这个问题我估计搞不定”改成“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

把“我讨厌问题”改成“有问题就一定有机会“

......

成长型正向思维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变你的思维,相当于转变你的思考模式,足以给自己创造正向有力量的人生。

2、尝试走出去

“家里蹲”改变不了任何问题,人在静止的状态下,思考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走出去,才能活跃自己的思维,让自己保持旺盛的思考力。

从工作、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一点点的修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是最可取的。

那些呆在家里一个月,甚至一年的人,一定要多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只有我们对这个世界满怀好奇心, 少一些偏见,生活和工作才会给你正向反馈。

四、写在最后

生活中有太多我们不能左右的因素,就像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它不能告诉你改变多久会发生,你又能改变到什么程度。

不过,它可以告诉你大胆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尽情的去享受努力的过程,坦然去面对所有的挫折。

工作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我。

即使是被迫失业,我们依然不能等待命运的审判,而是要拼命挣扎,要前进。

一切所得都来之不易,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份工作,也不要放弃自我成长。

追寻内心,梦想过向往的生活本没有错,但是过度扭曲现实和梦想,反而本末倒置,给自己的人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做人,踏实一点为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AVh6GwBJleJMoPM-2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