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主管组织上午10点开会,结果大家都到了,他却11点才到。
主管可能是真的忘记了时间,疑惑的问:你们怎么都来这么早?
同事小李说:您说的十点啊。
主管表示,不可能,我记得就是11点
小李继续反驳:真的是10点,总不可能大家都记错了吧。
主管哦了一声,干咳两下直接开始了工作。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主管一直对小李很冷漠,公司聚餐也故意没叫他,小李很是纳闷。
他不知道,他被针对,只是因为他不够傻。
一、职场人,我为什么劝你装傻
职场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但这些聪明人又是什么下场呢?
(1)太聪明容易惹祸上身
上周,领导在群里问了一句:我们群有没有PPT大神?
大家都知道只是老板要丢任务了,都没人应声,却偏偏有个看不懂气氛的同时在群里发了句:我啊。
我一看,这不是我们部门最喜欢表现的小刘吗。
这个小刘其实自己是个半桶水,但偏偏事事都喜欢参一脚,经常在同事和领导面前彰显自己的“知识渊博”。
果不其然,领导接着发了一句:那今年的年终总结ppt就交给你了,加油。
小刘整整十分钟没在群里说话,最后才回了两个字:好的。
结果他加了三天班才把PPT做出来,而且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反而被老板嫌弃。
小刘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给自己弄了一身的麻烦。
(2)太“聪明”容易被针对
杨修之死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个主薄叫杨修,智慧过人,对曹操的心思一猜一个准,而且还四处张扬,最后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杀掉了。
曹操和杨修就好比上司和下属,下属机灵,老板的心思都懂,但老板可要犯嘀咕了:你小子怎么回事?怎么老猜我的心思,什么都让你知道了,那岂不是很危险?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杨修之所以被杀,说到底是因为他的聪明威胁到了曹操。人在职场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懂事下属远比一个洞悉老板心思的下属更可靠。
人聪明当然是好事,但没必要把自己的聪明弄得人尽皆知,老板的心思可以琢磨,你别到处说啊,你向同事炫耀一把,你得到啥了,最多不过是人家几句假惺惺的“你可真有一套”,要是人家在背后再揭发你一下,到时候就有苦说不出了。
(3)你的聪明只是自以为是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他们所谓的“聪明”只是自以为是。
我们公司的老王就是个自以为聪明的人,不管别人做什么都喜欢去指点两句,平时没事就对各种热点事件大加点评。
然而经过他所谓的指点经常帮倒忙,他的观点大多数都有漏洞。每次他开始侃侃而谈的时候,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翻个白眼。
就在上周,他还企图指导我们总经理怎么管理下属,结果被对方怼了,告诉他叫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人在职场,在其位谋其职,能力自然会显现,千万不要为了显得自己“聪明”去做傻事。
二、真正的聪明人,都这样装傻
人在职场,装傻也是件技术活,不会的人很可能从“装傻”变成“真傻”。
(1)不要锋芒毕露
人在职场,不要锋芒毕露,越爱表现自己的人越容易招到别人的嫉恨。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儿子,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天赋过人的特质。
但诸葛瑾不为有这个好儿子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不幸,因为他认为儿子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总是锋芒毕露。
果然,诸葛恪掌权后独断专行,引起众怒,最终被人设计杀死。
职场人也是这样,有时候收一收自己的光芒,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在更有用的地方发光发热。
能力,从来不是夸耀出来的,而是做出来。
(3)给人留台阶
俗话说的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更何况在职场,你和领导同事天天都得见面。
《菜根谭》里有句话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
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
就像你有时候抓到了同事的话柄,不要拿去嘲笑或者要挟别人,装个糊涂,就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你装糊涂,别人不会当你真傻,反而会默默感激你,把你当好兄弟。人在职场,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要好吧。
(3)不要事事都装傻
我们装傻也是要有选择性的,不要什么场合都装傻。面对小事我们可以放过,但在关乎重大利益的事情上装傻,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比如公司的财会周姐,给部门主管报销了几顿饭钱,当时她并没有发现异样,一直以为是部门聚餐的费用。
后来总部的人来查账的时候发现对不上,问周姐具体情况,周姐虽然心里已经明白了但还是决定装傻,所以支支吾吾不说话。
但是,这个锅总是要让人顶的,于是周姐就成了那个背锅的人。
所以说,职场上不能随时随地装傻,该说清楚的事情就得说清楚,迟早要吃亏。
如果事事都装傻,那就不叫装傻,叫真傻。
三、写在最后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装傻”是职场的必备技能。
不要当职场上锋芒毕露的聪明人,要到会给人留台阶的“傻瓜”,也不要事事都装傻,该清醒还得清醒。
人在职场,就是这么真实,越傻越聪明,越糊涂越清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H6EJHABjYh_GJGVxV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