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参”字的中药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人参,还有党参、太子参、沙参等,其中人参还分生晒参、红参、西洋参,你知道它们补益身体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01
生晒参
“生晒参”是什么呢?就是把人参采挖之后,经过晒干或者烘干的称为“生晒参”,或者俗称为“白参”。生晒参疗效偏于补气,药性比较平和,被称为补虚第一参。
生晒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
生晒参适用于中气不足者,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喜欢服用生晒参,或者主张秋冬季进补用红参,春夏季进补用生晒参。
简而言之,生晒参适合以下人群:1、脾气不足者,出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满、呕吐泄泻等症;2、气虚不生津的口渴、消渴;3、气不生血的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02
红参
红参是把新鲜人参蒸熟炮制,颜色由白变红后而得名。其药性比生晒参更温、药力更足,有大补阳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之功效,适合于久病体虚、阳气虚损者。
我国种植的红参主要产于东北地区,高丽参是红参的一种,主要是产于朝鲜半岛。上等的高丽参表面有蟋蟀纹、 质硬,断面呈镜面光泽、有菊花芯,气味香浓,甘苦味浓,参条越粗的质量越好,价格就越高。
红参和生晒参因炮制不同而外观颜色有异外,它的药性也有所差别,红参相比生晒参性偏温热,温阳补气的功效更强。
03
西洋参
西洋参因原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而得名。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入肺、心、脾经;有气阴双补之功;补肺气,又能养肺阴、清肺火;还能补心气,兼能养心阴;益脾气,并滋脾阴。
西洋参的补虚作用集中在益气养阴,且补阴作用强于补气。适用于那些舌头比较红、嘴巴比较干,气阴两虚的人。它的最大优点为补气养阴,润养五脏,补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绝无温燥上火之弊端,故也称为“无火参”,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服用。需要补气但又受不了生晒参、红参之燥热的人可选用西洋参。
以上人参因价格昂贵,在服用时常常单独炖服,如著名的方剂“独参汤”。
04
党参
党参是我经常给大家推荐的,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它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本草从新》提到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党参最首要的作用就是补气,健脾益肺,治疗脾肺气虚证。党参是补气药中最常用的一味药,健脾益气生血,适用于疲倦乏力、食少便溏、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悸健忘等的气血两虚证。党参还能补肺气,适用于气短乏力、懒言少语、虚喘咳嗽的人使用。
05
太子参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性平,味甘、微苦。入脾、肺两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
与具有同样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相对要弱一些,药性十分平和,比较适合儿童补虚服用,因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补后容易上火,不宜过于温补,故选用太子参。
06
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
这里要说明的是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功效比较接近,但也有所区别。南沙参偏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温燥咳嗽,常与桑叶、知母、麦冬等配伍。北沙参偏于养阴生津益胃,用于胃阴不足的咽干口渴,胃脘隐痛,嘈杂干呕等,常与太子参、石斛、麦冬等配伍。
人参补益身体虽有大功,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参。
体实无虚者不适宜滥用人参。
服用人参时尽量不与萝卜等破气食物、药物同服。
炖服人参时需要把人参顶端的芦头去掉,因为芦头可削弱人参的补益作用。
小贴士:如何挑选优质红参?
1、眼观:
(1)看宽阔:俗称“宽肩膀”,参腿多为两条(亦有一条或三条,稀有四条);
(2)看芦碗:参芦粗大短,大都是双芦头(亦有单芦、偶见三芦),芦碗大,边缘无纤维状毛刺。目前市场上质量最优的是六年红参,一般可以数出5个明显芦碗;
(3)看色泽:表面多为红棕色或深红色,油润略似绸缎面,有光泽,略透明;
(4)看皮层:皮层纵纹细腻,参体下部有横环纹理,中下部有纵纹和少数浅抽沟,略似老人皮肤。有的参体残存黄色皮,俗称“黄马褂”。
2、手捏:手感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呈角质为佳。
3、鼻嗅:优质红参嗅之有一股特异香气。
4、嘴尝:优质红参口嚼较韧不易化,味微苦后甘甜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