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幼儿园去小学化?在幼儿园要学什么?家长心里要有数

2020-09-15     淘妈育婴

原标题:为何要幼儿园去小学化?在幼儿园要学什么?家长心里要有数

文|淘妈

上周六,一位妈妈在群里发了幼儿园给孩子留的周末作业,群里的妈妈看到后炸了锅。妈妈们都表示这作业要求应该是小学的水平,根本就不是小班的孩子应该做的。作业分为语言、数学、音乐、英语四大部分,其中语言部分要求孩子复习认字卡;英语部分要复习单词和问候语(淘妈截了部分图)。说实话,淘妈看到这样的作业也有些震惊。

像淘淘的幼儿园,没有固定的教材,开学半个月没发一本书。老师都是在平时和孩子玩耍、活动的时候教孩子一些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当初选择幼儿园最看重的一点。近几年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说法吵得沸沸扬扬,可还是会有很多幼儿园让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的内容。为什么会有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说法?在幼儿园到底该学些什么呢?每位家长都应心里有数。

幼儿园小学化的5个方面

我们所说的幼儿园小学化,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教学内容小学化:老师教授的内容主要是听、说、读、写、算、译、拼。

教学形式小学化:例如机械地教孩子1+1等于几,2+3等于几。

教室布置小学化:教室里的桌子是一排一排整齐摆放的,像我们上学时那样。

评价方式小学化:看一个孩子好不好,就从孩子会不会口算,认得字多少,会不会说英语等方面来评价。

生活方式小学化:孩子们平时在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后参加考试,参加各种竞赛和评比。

其实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明确指出: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提前进行各种活动来强化训练学习,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为什么要幼儿园去小学化?

很多家长都不理解“孩子在幼儿园不多学点知识,到了小学能跟得上吗?”甚至有些家长,就因为幼儿园不教授小学的内容,认为学校不好,什么都不教,然后选择转学。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每位家长都要心里有底。

1. 从情感角度来看

孩子上幼儿园的3-6岁,正是爱玩的年纪。如果不让孩子玩,乖乖坐在那里学知识,参加考试,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这样的孩子童年是不快乐的,会少了天真和烂漫。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小学化的幼儿园和学前班是摧残儿童的集中营。现在看来,这话说的很在理。

2. 从生理角度看

幼儿园的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大脑很容易疲劳。而过早地让孩子进行规范性学习,对孩子的肌肉、骨骼的发育都不利。同时也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

3.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

学龄前的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都不完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很少有孩子能坐下来进行规范学习的。孩子还不具备学习小学知识的能力,家长或幼儿园就强迫孩子去做,这和拔苗助长没什么区别。

4. 从兴趣角度看

相信没有哪个幼儿园的孩子会对认字、算数、学拼音感兴趣,他们的主要兴趣点还是玩。而太早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的话,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早早地就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5. 从人格角度看

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去学习小学的内容,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因为孩子发现学这些东西太难了,会觉得自己很“笨”,从而丧失自信心,变得自卑。

幼儿园应该学什么?

这个时候又会有很多家长产生疑惑:不让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那要学什么呢?总不能玩3年吧?当然不是了,在幼儿园,让孩子具备幼升小的能力,比提前学会小学的内容重要多了。

1. 自理能力

有些家长觉得自理能力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反正孩子大了该做的就都会做了。但实际情况真没你想的那么乐观,有多少缺乏独立能力的孩子,上了大学都不会洗衣服。在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们自己穿衣、吃饭、如厕、整理床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知道,一个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也会越自信。

2. 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会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教会孩子讲卫生、讲礼貌、爱运动、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这些好的习惯,能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学习能力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比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更重要。而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老师会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起学习、探索的能力。

4. 社交能力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身社会,社交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在幼儿园,老师就会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和小朋友相处,产生矛盾该如何正确处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会掌握良好的社交能力。

淘妈说: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就违背了孩子发育的规律,好比是建的空中楼阁,终究是难以长久支撑下去的。对于幼儿园小学化,你是怎么看的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djqkXQBURTf-Dn52i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