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性在当妈妈之前都是晒自拍、晒美食、晒旅行照,有了孩子后,朋友圈都被孩子的照片、小视频,各种育儿文章覆盖了。为了能教育好孩子,老母亲们都开启了“学霸”模式,各种育儿书籍、科普文、宝妈群统统不落下。可是在孩子成长到某一阶段的时候,很多妈妈都会发出灵魂一问“我学了那么多的育儿知识,为什么还是教不好孩子?”确实,有的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究其原因,无外乎这四个。
1. 知易行难
有些家长确实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的育儿知识,而且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光知道理论知识,有没有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这又是一回事。例如很多家长都知道,从小给孩子读绘本,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有些家长陪孩子看了一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要不觉得太枯燥,没有意思;要不就是没有耐心。俗话说:知易行难。如果家长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呢。要知道,那些优秀孩子的父母正在做着知易行难的事情。即使他们觉得没有意思,即使工作后已经很累了,他们也会克服困难去“实践”。
所以说,家长能主动去学习育儿知识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但是能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来,这才可能会有你想要的结果。
2. 照搬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没有经验,养育孩子完全是按照书上说的来。在孩子的小的时候,书上说“3个月的孩子,一天要吃8-10次的母乳”。然后妈妈整天就按照时间来喂奶,时间到了就给孩子吃,忽略了孩子有没有饿,是不是在睡觉。孩子再大点的时候,听说孩子3岁就要上幼儿园了。于是,在不管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上幼儿园条件的情况下就把孩子送去了。我们在教育中经常会提到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不能把书上的那些理论完全照搬过来。就拿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来讲,有的孩子不到3岁就能自己吃饭、如厕,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那人家就可以上幼儿园了。你家孩子3岁了还不会自己上厕所,吃饭还得大人喂。上了幼儿园也会因为不适应,或者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对幼儿园产生抗拒。所以说,家长在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后也要懂得变通,不要盲目照搬,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去因材施教。
3. 反复无常
这也是很多家长感觉没有教好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的家长都知道,遇事要跟孩子好好沟通,不能发脾气、打骂孩子。在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妈妈可能会跟孩子讲“没关系的宝贝,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妈妈相信你下次会做好的。”但是在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对孩子讲“你怎么回事,我告诉过你几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你可真笨。”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反复无常的话,会让孩子很紧张、很疑惑,甚至缺失安全感。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又怎么能做好自己呢?所以说,家长在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还需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以及内心修养,尽量不要用多副面孔对待孩子。
4. 只知言传,缺乏身教
相信大家对“身教大于言传”这句话并不陌生,其中强调的就是榜样作用。有些家长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立了很多规矩,自己却带头破坏这些规矩。例如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有的父母却经常不兑现承诺孩子的事情,常常“欺骗”孩子。在孩子看来,你的说法和做法是矛盾的,既然你能说谎,为什么我不能呢?我们也经常说“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得做到那样。”所以各位父母,你讲的道理不光是说给孩子听,你也要牢记在心。你立的规矩不光是约束孩子的,也是约束自己的。有的时候,你把事情做好了,即使不多说话,也能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
淘妈说: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学会理论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正确的、灵活地应用到孩子身上来。同时父母也要修炼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u_fO3gB9wjdwRpv1W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