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如何应对技术与变化带来的焦虑,在新的数字世界安然栖居?2019年11月9日,38位来自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大咖,与近千名观众齐聚第四届腾云峰会现场,对这个主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跨界探讨。
这是一场科学家与艺术家和学者的跨界对话。
严锋和作家毕淑敏、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及科学家张胜誉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和著名作家毕淑敏、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等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到场,并与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对话,探讨科技赋予文化、艺术和人的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从专业角度分享自己在数字时代的观察与思考。
上午的三场对话分别从向善、创造与温度三个角度探讨科技与艺术、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人的关系,展现了科技与人文、艺术碰撞的无限可能。下午四场论坛从数字新青年、汉字文化、人工智能与科技向善、基于社群的艺术公益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展示了文化和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为了美好未来所付出的行动。
徐冰的艺术作品
活动现场的展区不仅展示了腾讯和故宫、敦煌合作产生的诸多成果,还以“栖”为主题,展出了参加过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在内的国际大型艺术展的五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让大家在互动中切实体会到科技与艺术结合产生的美好可能。
故宫博物院
围绕科技创造的“温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介绍说,因为技术带来了很多的复制,很多的虚拟结束应用,甚至出现了造假应用,主播千人一面,我们看到的只是技术虚拟出来的美丽外壳,真实鲜活的生命在哪里?一直是科幻迷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科技拓展生命疆界,人文守护心灵道路。”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和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博士就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家毕淑敏
毕淑敏对数字时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幸福体验,有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和体验,她认为一些技术针对了人性的弱点,它谄媚了人性中幽暗的部分,如自拍美颜功能。科学是中性的,那么技术就带有强烈的倾向性。首先想让这些操纵技术、制定技术、实施技术的从业者,请他们具有更高的人性。
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大家现在会发朋友圈,会自拍,然后技术就应运而生了一个程序叫做“美颜”。大家都喜欢美颜。我们会发现,你拍照拍到的那个自己比你真实的自己要美,然后你发到了朋友圈,人们会纷纷的点赞。
但是科技在这里,对不起我纠正一下,不是“科”,是“技”,我觉得技术在这里是针对了人性的弱点,它谄媚了人性中幽暗的部分。我们都自卑,我们都希望自己比我们能够看到的那个真实的形象要美好,技术就针对了这个弱点,开发出了这种可以让你身材修长、肤色白皙、头发漆黑、脸上没有皱纹、笑容可掬的程序。
女机器人女仆
毕淑敏强调了人性中有温暖,有光明,有协作,有正义和勇敢,有卑劣、怯懦,也有虚伪与狡诈。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那些能够掌握技术的人,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人们,她个人觉得他们是有罪的。
毕淑敏还提醒技术对于文化的理解是否准确,要有警惕。比如说在我们这次会议的前厅里的展览,我看到我们关注到汉字,我作为一个靠汉字吃饭的人心中充满了感恩,充满了欣慰。不过,用这个技术的人,也他将自己对于汉字的理解渗透其中,那么他的理解是否一定是正确的呢?
当然没有绝对的正确,但我们去领略这样一个艺术品,一个和数字化结合的艺术品的时候,我们要有警惕。比如我看到有一幅作品,当我写出“火”这个汉字的时候,(大家一会儿也可以去试),相应出现的那一幅图像是孔明灯。那是火的真正含义吗?
火作为人类曾经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是孔明灯吗?灯在汉字中是一个火+丁,我个人理解那是比较小的火才能成为灯,但是真正的火所具有的力量,所具有的那种排山倒海的能量,在这里面的反映就不那么确切了。当然这是艺术家个人的理解。
当山水画遇上数字技术
所以,在数字世界安然栖居,要首先确定数字世界并不是整个的世界,在数字世界以外,永远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安然应该是安全、是安宁,这个然是自然、是天然。
“我对人类的未来,对数字世界抱有审慎的乐观,我并不觉得科技能够直接的,我并不觉得技术能够直接的带来幸福,幸福永远是灵魂的成就。科技在不断改变着幸福感的内涵,为人类的幸福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因此,对于增进个体幸福感而言,科技的进步是其很重要的来源。但切记,它并非惟一来源。不能认为只要有了科技,就必定导致幸福。说到底,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绝非其它。”
数字艺术作品
此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世界。毕淑敏说,今天这个会议我听到很多科学家们也都在说,我们到处弥漫着焦虑。在心理学上,恐惧与焦虑是不同的概念,恐惧是面对着直接将要发生的危险,焦虑是面对着你预计可能出现的危险。
我想,如果说我们此刻都特别恐惧,这个词可能稍微严重了一点。但要说我们都比较焦虑,大家点头的频率就会比较高。我觉得未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的后代,对于我们的学生,你也不可能完全去掌控他们。
所以,我倒更觉得,要有一个平常心,包括面对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人类不很确定的未来,只要我们把当下做好,对未来就多了一分把握。
而建筑师青山周平则具体关注到了科技对人生活空间的改善作用,他还介绍如何把北京胡同大杂院改造为小型的民宿,保留住城市的独特记忆。他认为工业品是可以复制、替换,他正在探索如何将工业品改造为独特有个性的手工品、有创造性的材料。
张胜誉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量子计算、算法设计、计算复杂性分析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张胜誉认为量子技术也只是众多技术的一种,量子力学发展了一百多年,量子计算也发展了三十多年,量子技术和纳米技术、人工智能都是众多技术中的一种,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问题由量子计算可以解决,我们需要了解和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什么能解决,什么不能解决,解决得好多少,这是典型的量子计算复杂算法和量子典型的问题。
量子计算探索人类的未来世界
这些年量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结合是比较火的问题,我个人感觉量子力学基本上是要理解微观世界为切入点的整个自然界。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一般性的机器人可能一个重要的意义之一是理解人脑是怎么工作的。所以这二者结合在我看来是蛮自然的一件事情,我们对外当然希望理解自然界,对内也希望理解人类自身,不论是作为复杂体系的人本身,还是简化到人脑是怎么工作都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我觉得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将来任何一个技术,还是应该尽早设计一个伦理框架,不要让它走出这个框架。数字和信息技术不是洪水猛兽,可以与人文及艺术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