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和所有的家庭都一样,周国平和妻子郭红,早就做好了过年的安排。大女儿啾啾在纽约大学上学,学戏剧导演。他们早就定好了机票,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叩叩,去美国过年。
此前,全家人唯一担心的是他的腿伤。
两个月前,周国平出门在外,不幸被一辆汽车撞伤了腿。我电话问他,他说去医院看了后,医生说不严重,只是需要康复训练,好好休息。为保险起见,他出门都坐着轮椅。后来随着身体的康复,后来撑上拐杖就可以出行了。
周国平全家福
周国平在家里休息了一个多月。两周前,美国大学放假,女儿啾啾很担心他,早就定好机票,从纽约飞回北京看他。好在女儿回国前,周国平的身体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恢复了读书和写作,出门参加活动,可以一个人撑着单拐就出门遛弯了。
1月3日上午,我快走到他工作室楼下,老远就听着周国平和我打招呼,开玩笑对我说,你迟到了。我抬眼一看他,人很精神,拐杖也不见了,走路正常,身体都康复了。
冬天的北京,天气寒冷,天上还是明晃晃的太阳,地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我们一起上楼,到了太太郭红的工作室里,开始了我新年的的第一个采访。
陶然亭公园
周国平的工作室离城里的家很近,就隔一段距离。太太郭红的工作室也在附近。三个点在地图上看,像一个三角形。平时,他就在这三个地方来来往往,家里的阿姨会给他的工作室保洁,给他送饭吃。他看书写作累了,就走路去陶然亭公园散步放松。
周国平新书
“因为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比以前便利多了,像我买书买电影票、演出门票,家里买的天南地北各种特产食物,买衣服鞋子和生活电器,不出门什么都办得到。生活的舒适性也提高了,不做饭可以网上点外卖,出门火车票、机票、租车、打车,什么都是一条龙。
作为一名人文知识分子,一个哲学家,周国平并不像其他知识分子那样,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到恐慌和担忧。从日常生活层面,他看到的是科技进步给中国人带来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提高。
“手机微信里政府推动的城市服务,手机一网通办,办电子身份证、驾驶证、毕业证,还有以前日常生活里需要的各种证明,像迁户口办社保等跑死人的各种手续,现在网络上全部都可以办了,电子货币都不用带钱包和各种交通卡了,全世界打电话不用花钱而且直接免费视频了,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使人类日常生活极其便利,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了。
我有时候想,生活在今天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分的。相比前几代人,当下中国人的幸福感,比以前舒适多了,我觉得特别好,读书、看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听音乐,日常生活里,基本上可以靠一部手机搞定一切,国外都没有中国方便和舒服。”
但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给人类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生存模式,带来了挑战。
比如,北京地铁房山线现在是无人驾驶,在上海嘉定,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上海公路上试验行驶了;一些生产原来需要重体力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人代替了,比如工业机器人在建筑公地、工厂生产线、物流公司开始大规模应用,取代了司机和重体力劳动者,这些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工作人员下岗被代替,很多人丢掉了饭碗找不到工作。
人类的身体被劳动所禁锢,现在随着科技化的进步,机器人大规模的应用,让体力劳动者的身体得到了解放。对这些现象,很多知识分子都在欢呼,但一些著名的人文知识分子,却看到的是危机,看到是是这些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和社会制度带来的巨大挑战。
周国平说:“我觉得现在需要的是要让人提前退休,而不是延迟退休。人类的绝大部分的这种手工劳动,所有非独创性、可以程序化的这种工作,现在都由机器人来取代,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马克思以前有一个设想,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因为社会发展人类丰衣足食解决了生存问题,人们不需要为物质生活做繁重的工作,只要花很少的精力解决这个问题,空余的大部分时间就可以从事精神劳动了,解放自己的个性,享受自己创造性的能力。
马克思的预言实现了
他认为人应该是这样生活的,因为人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自由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从事各种体力劳动。这种能力的释放,这种自由的活动,就是人的价值之所在。现在科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是个好事。”
在这一点上,周国平同意国内外的社会学者、未来学者和趋势学者们的呼吁,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要尽早尽快研究,应付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制度带来的挑战。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挑战。我们怎么为每个人的解放,享受的这种自由活动,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解放,提供一个好的生存、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才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人的教育问题。事实是这样的,很多人的工作被取代了,没有能力去做新的工作,可能就是失业,没有收入了。
因为你没有受过相应的教育,已经错过了这个时机了,这中间有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渡时期,需要重新进成年人学校,再接受新的教育,不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开发自己特长和天赋的教育,完全是独创性、创造性的这种劳动,机器人还做不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