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检的股骨与部分髋骨所属男性个体是马某某的生物学父亲,亲权指数为3.2667×104。马尕某是送检的股骨与部分髋骨所属男性个体的生物学母亲,亲权指数为3.2477×105。”这是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通过DNA比对后得出的两组科学数据,也因这两组科学数据,破获了一起横跨23年,发生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某乡的一起命案积案。
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技术人员,通过什么方法提取了已病故入土4年犯罪嫌疑人马有某某(已于2016年病故的)的DNA?又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确定马有某某就是这起命案的真凶?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走进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详细了解了这起横跨23年命案背后的真相……
追逃嫌犯病故入土4年
1997年3月29日,民和县某乡发生一起女性被杀案件。案发后,民和县公安局迅速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侦查工作,并循线追踪,确定了杀害该女性的犯罪嫌疑人。2002年,民和警方将犯罪嫌疑人列为网上追逃人员。随后几年中,民警也先后辗转多地展开调查,但因受当时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案件久未侦破,犯罪嫌疑人如人间蒸发一样,杳无音信。多年来,民和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始终未放弃对该案件的侦查。
2019年年底,民和县公安局再次将追逃清库工作提上了日程,对以往的命案积案进行了再一次梳理。同时,成立了以民和县公安局局长马义文任组长的追逃小组,全面开展追逃清库工作。
工作中,追逃小组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家属、亲朋好友、村民等人员的调查走访,发现嫌疑人已于2016年在外省病故,家属将其尸体运回家中并已埋葬,其家属未向民和县公安局报告嫌疑人已死亡的事实。
警方决定开棺验尸取证
虽然正义的审判迟到了23年,但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追逃人员和民和县公安局追逃小组每个民警的心里都很清楚,必须要给死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也要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但追逃对象已经病故,且已入土4年,这给追逃小组民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1997年杀妻后潜逃至外省的犯罪嫌疑人,隐姓埋名生活了20多年,到底有没有死亡,又怎么证明已经入土的人就是民和警方追逃的23年前杀妻潜逃的嫌疑人?顿时,这些疑问困扰着追逃小组的每个人。
此时,虽心存疑虑,但民警并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如何求证真相?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追逃小组组长马义文,主管刑侦的副局长韩文龙和民警们再次碰头研究案件该怎么侦破。经多次研究,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棺验尸。只有开棺验尸才能完善证据链,才能侦破案件,才能将此案从追逃清库中撤销。
做出这一决定后,怎样给其家属做思想工作,又是摆在追逃小组民警面前的一个难题。马义文和刑警大队大队长马兴福多次来到嫌疑人亲属家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强大的政策攻略下,其家属终于同意开棺验尸。
2019年12月23日,韩文龙带领侦查员、法医前往嫌疑人埋葬地,对其家属所指认的坟墓进行了挖掘并提取了生物检材。同时,提取了犯罪嫌疑人儿子和母亲的生物检材。随后送到海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进行DNA检验。
(来源:海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