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康码”=“诚信码”

2020-04-02     青海法制报

(记者 雷洁)随着我省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人员流动逐步增大,这给公共场所防控登记造成很大压力。2月20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青海”平台应急研发“信用健康码(信康码)”部署上线,市民需要主动在线填报个人信息,后台通过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核后产生红黄绿三色码并实行动态管理,“信康码”的广泛应用为我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虽然有关部门可以依据大数据系统核实每个人填报信息的真实性,但也不乏有人心存侥幸,企图填写虚假信息,甚至自作聪明套取健康绿码,这给有关部门审核工作带来麻烦的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公民的诚信。


“零接触”登记

3月31日,记者从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了解到,“信康码”登记操作分为防控人员和出入人员:

一、公共场所防控人员操作:关注“信用青海”微信公众号注册生成场所登记码在场所入口处张贴场所登记码。

二、出入人员操作:打开微信“扫一扫”场所登记码(首次使用需实名注册)门卫人员测量体温填写体温即可完成登记。

通过审核后,每个人都将产生一个颜色码,“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一人一码,实现了无接触登记。“绿码”者,经测温正常的,亮码通行;“红码”和“黄码”需转换成“绿码”才能正常通行。

截至4月1日零时,我省“信康码”已累计注册单位、场所4615家,人员逾52万人,登记160人次,累计向国家上报了10.23万人的健康防疫信息。

必须如实填报

据了解,“信康码”上线以来,已经发生多起瞒报、漏报、误报个人“信康码”基本信息的情况,这不仅是个人的诚信问题,也将对大家的身体健康和夺取抗疫阻击战的整体胜利带来不利影响。
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需要德治教化,也需要法治保障。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翁巍告诉记者:“‘信康码’就如同是诚信社会建设的一块试金石,由于注册时行程、身份、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主要靠个人自行填报,因此,政府科学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民众的自觉与诚信,市民在申领‘信康码’时必须以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填写所有信息。同时,我们会加大力度,采取有力举措及时对所填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甄别,对故意瞒报、谎报而危害疫情防控工作的行为,将纳入个人失信记录,造成一定后果的,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纳入严重失信“黑名单”者,将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除了在坐飞机、坐高铁、住酒店等被限制消费外,还可能影响考试、信贷、就业等各个方面。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后,及时将‘信康码’转型为‘信用消费码’,重点面向城市商圈、特色小镇、商业街区、乡镇社区等消费集中区域,全面融合多种线上信用消费产品,促进信用赋能扩大信用消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GCtO3EBnkjnB-0zG7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