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乘风破浪,只不过是不认命罢了。”
近日,备受关注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期也正式上线了。
身边很多狂热粉顶着黑眼圈连夜追完了全集,并在社交媒体上激情地讨论着这档节目里面的一切:
“卑微叫起床”的工作人员、“一言不合就发红包”的黄晓明、“普通话引争议“的杜华,以及30位刚满三十岁或者已经年过五十,仍然在舞台上绽放的姐姐们。
但,今天我不想跟你说太多关于这些“明星”的事情,我想聊一聊生活里我认识的普通人。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
而普通人的乘风破浪,更多的,是一种“不认命”。
这篇文章,就关于3个“不认命的姐姐们”。
“拿到一手烂牌,该怎么打?”
武田麻弓说:没有天生的强者,一个人只有站在悬崖边的时候才会真正坚强起来。
用这句话来形容刘姐再合适不过了。
刘姐自幼跟着哥嫂长大,哥哥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经常就只剩姑嫂两人,嫂子对她很是刻薄。
她生怕被嫌弃,于是努力读书,考试次次拿第一;拼命干活,做饭洗衣服,夏天割稻谷,寒假挖冬笋卖山货。但这一切在嫂子眼里都换来一句:白吃白喝白眼狼。
最后,索性连书也不让读了。
刚到适婚年龄,嫂子就偷瞒着把她许给一个丧偶中年人,她知道之后,大闹了一场,趁着嫂子没留意,抓起几件衣服塞到一个尼龙包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乡。
反正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她说,世界那么大,总有我的容身之处。
因为有认识的小姐妹在广州打工,刘姐也选择了南下广州,在服装厂找到一份车工的活计,虽然累了点,但好歹能勉强养活自己。
只是,她还有更远的想法,她不愿在机器轰鸣声中当一辈子女工,受尽白眼。
于是,她买来自考教材开始学习。
每天开工前看两个小时书,下了夜班蹲在楼道里继续学到深夜,同住的几个舍友总是对她冷嘲热讽:麻雀还相当凤凰?呸,也不看看自己的德行。
她不理不听,哪怕连续2年败北也没磨灭她的热情,仍旧是每天看书。
转机,总是隐藏在每一次不认命的倔强中。
一次下车间的老板经过,看到她放在缝纫机边上的书本,被她自强的精神打动,破格将她转岗到业务部,在那里,刘姐凭着不服输的劲头,超强的学习能力,让她很快成了金牌业务员,很多客户纷纷点名要她来跟单。
渐渐地,老板也愈发的器重她,公司一半以上业务都交给了她,后来还邀请她做了工厂的合伙人。而她也在工作中,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最后幸福地结为夫妻。
每每聊到这些,她总说:拿到一手烂牌不是自己的错,但放弃把牌打好的机会,一定是你的问题。
“这人啊,
有时候就是为了那么一口气活着的”
前几天,妻子的朋友小蕾来做客,和妻子聊了一下午。
小蕾现在是一个老师,教学前班小朋友说英语,日子过得独立且自足,脸上挂满了幸福。
她走后,妻子突然叹了一口气,又像是替小蕾开心一样说:真好。
接着,她说起两年前,小蕾坐在公园里哭,兜里打车的钱都不够,让自己去接她的场景。
三年前,小蕾结婚后就怀孕了,当时也没法再找工作。
等生完宝宝,更是当了全职妈妈,刚开始的时候,她老公还挺好的,对她也很照顾,但时间久了,他就开始整天指手画脚,还和自己的妈妈一起还冷落小蕾。
有一次小蕾在网上相中一个包200块,看了几天都没钱买,最后在早市买个30块钱的包。
谁曾想,回家挨了婆婆一顿说,说她不知道节俭,她儿子那么辛苦的挣钱,怎么娶了她这么个败家媳妇。晚上吃饭,她又把这些话跟儿子说了一遍,老公又来说她乱花钱。
那次她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之前包带已经坏了很久了,已经没办法用了。但她又觉得自己不赚钱,没资格要求这要求那,只得把要出来的眼泪憋了回去。
她不是没想过离婚,但又怕离了婚之后自己出去适应不了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了,自己一个单亲妈妈,哪家公司会要她呢?总不能,回家啃老吧?想想自己的父母,她不忍。
又一次,老公喝完酒回家冷嘲热讽,说别人生完孩子都能上班,你怎么那么高贵的得养着。
小蕾气不过,怼了一句说:“孩子还小送不了幼儿园,我怎么去上班?”
老公一听,从床上跳起来说:“那让你妈给你拿钱交伙食费,我养儿子,养着我妈哪还有钱养着你!”
两人争吵了几句,老公甚至还动了手。而婆婆除了不劝儿子反而说小蕾:“你要不惹我儿子,他能打你吗!”
小蕾觉得自己的三观都崩塌了,一生气跑到了公园,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而这段感情,最终还是离婚收场。
离婚后的小蕾也消沉过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干,就待在父母家里,她爸爸妈妈也不敢说她,生怕说错了说多了,刺激到了她。
有一天,她给妻子打电话,聊了好久。之后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努力找工作,试着开启新的生活。
我问妻子,你跟她说了什么,让她变化那么大。
妻子回答:“我什么都没说,就问了她一句'你就打算这样过一辈子吗? '好在她最终还是扛过来了,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这人啊,有时候就是为了那么一口气活着的。”
“我这辈子,就没怕过谁!”
八几年那会,经常跑长途运输的司机堆里,总会看到一个扎着麻花辫脸上红扑扑的女孩。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她一年里有大半的时间都跟车跑运输,天南到地北,昼夜不停歇。
她常调侃自己是劳碌命,上学时认真读书,爱打扮,喜欢跳舞,最爱邓丽君,偏偏姊妹众多,父母年迈,日子渐难,不得已只能辍学务工,后来因人介绍嫁了个长途司机,自此过上了风餐雨露的日子。
虽苦,但她乐得过这种对影成双的日子,眼里有人的日子总不会太难熬。
整日与山川相伴,四季与星晨为侣,在数以千计的日子里,她曾跟五湖四海的贩夫走卒打交道,也曾和各种穿貂皮带链子的光头老板谈价钱。
日子久了,曾经的妙龄少女也慢慢成了糙糠大婶,变成了开口豪迈的大嗓门儿。
每次出车短则半月,长则月半,好不容易回家歇一歇,身为家中长女的她,还要帮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收拾农活,里里外外井井有条,从来不知道懒散的感觉。
再后来,她自己也有了一双儿女,想自己带着,但又怕苦了两个孩子。毕竟,茶马古道上不只有满天星光,还有漫天黄沙。
没办法,她只能把孩子交给父母照看,继续随夫奔走,多年苦心经营换来城郊一套小房,却不舍得给自己添一件新衣裳,一身赶集时丈夫送的蓝色长裙洗了穿,穿了又洗,依然不舍得丢。
碌一生不贪富贵,忙一天只求安稳。要是一生就这样过去了,也没什么不好的吧。她想。
但可惜事总不如人所愿,那个一直坐在她旁边开车的男人,听她唠叨也不嫌烦的男人,不管吃什么第一口都会先给自己的男人,因为肝癌突然去世了。
丈夫出殡那天,两人亲手装修的客厅挤满了人,但她一句话没说,招呼来客的活路也全然由几个弟妹帮着打理。
她披麻戴孝的把他送走,摩挲着一双儿女的头,看着身后那辆半挂货车,有泪却无声。
“等我们再赚点钱,就再换个大点的房子。”她还记得男人满眼希冀的样子,闪着光,特别好看。
看着哭了半宿终于熬不住睡过去的一儿一女,她叹了口气:日子还得过啊。
那么些年的精打细算,她也算是学会了些经商之道,于是辞家南下,辗转各地,找了靠谱货源,拉到北方来卖,独自一人支起门店,抚养儿女长大。
也不是没人介绍过,她总是不经意的微扬起头,眼神望着一张黑框照片的方向,沉默许久后张开干裂起皮的嘴吐出两个字:算了。
她从不曾抱怨自己的累,什么都咬牙自己扛着,晃眼一过,这世上的悲欢离合,辛勤劳逸,几乎历遍,而当年那张俏脸也已成黄婆。
儿子学业优异,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留职外企,女儿也很争气,在市里一家医院做护士,两个人也都很孝顺,每周末都会回来看她。
再后来,女儿也当妈妈了,曾经那个走南闯北的女孩儿也是做姥姥的人了,整日带着小外孙女东跑西颠,一老一小,常坐在河边取了小盆摘豆角,说着口音十足的普通话,惹的外孙女咯咯直笑,也引得路人侧目。
不知是不是真有他“有缘”,六十出头,她也诊断出癌症,好在是初期,能治。
进手术室之前,她看着脸上满是慌张的几个孩子,一脸不在意的说:“我这辈子多难都挺过来了,就没怕过谁。病而已,治就得了,不怕。咱不信命!”
病治完,仍旧为一家老小忙里忙外,一刻都闲不住,接送外孙女,准备一日三餐。同时兼顾其他姊妹,家中有争执,都找她主持公道,理是理,亲是亲,从不偏袒,邻里有难,能帮就帮。
女儿劝她去跳广场舞,她倔脾气又上来了,说那是老年人的项目,她还不老,得多出去走走,于是哪里有山有水,就去,年轻的时候见识过祖国壮阔,年老后愈发心驰神往,两年光景,说走就走不下数十次,看似去过的地方也没什么联系。
但只有和父亲眉眼如一个模子刻出的儿子知道,她去的这些地方,都是当年和父亲一起开车走过的地方。
这个人是我的姨妈。
“我妈这个人啊,一辈子就那么刚。但我知道,她根本没有那么刚,只是她没办法。”三杯酒入喉,表哥红着眼对我说。
写在文末
有时候,我们都会觉得生活好难,希望有个人能拉我们一把,告诉我们哪条路走下去更好。
我们也想乘风破浪,也想直挂云帆。
但现实却是,我们只能自己一往无前,只能选择自救,不然就会陷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了。
生活永远不会顺着我们的意愿走,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甚至有些失控的瞬间。
即使是节目里风光无限的姐姐们,在背后羡慕的人生背后,不也曾遭遇过事业、感情等各种打击吗?
所谓的星与光,都不过是一点点与命运搏击抢回来的罢了。
就像那个连续加班一个月,在地铁站崩溃大哭的年轻妈妈。她只能也只敢在地铁里哭一场,因为她怕在家里哭会吓坏自己的女儿...
很多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瞬间吧,突然被触到了心里某一个柔软的地方,然后瞬间崩溃 。我们越长大越明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
“出了这个门,有人遭遇风雪,有人逢着彩虹;有人看见虎狼,有人逢着羔羊;有人在春天里发抖,有人在冬天里歌唱。浮沉烟云,总归幻象。悲苦是蜜,全凭心酿。”
生活,就是“欢声泪盈”四个字砌的。无论昨天多风光,无论昨天多失意,明天天亮的时候,都一样要起身做回个人继续生活下去。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说的: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
不认命的人,才有瞭望星辰大海的权利;不认命的人,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星辰大海。
不认命,最好命。想要乘风破浪,先从不认命开始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wQq3HIBnkjnB-0zbS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