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军人使命》时,对剧中的一幕印象深刻。炎炎夏日,女军医用自己的腿为战士们测试,研制驱蚊试剂的实际效果,这一举动也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心。
记忆中对他们的印象不过是救治战友的军医,何时有了配置药品的权利?
而军医们又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这个“八·一”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下:军医的发展历程。
1、军医的起源:先秦时期
(点击大图可查阅)
说到军医的起源,在《中国古代军医制度探析》资料中了解到:在先秦时期中国军队中已经出现了掌管医药或医治士兵的相关人员,这便是古代最初军医制度的起源。
提及先秦时代的军医,其本质则是巫师兼任。“巫师”在古代其实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分为巫师、巫乐和巫医等三种类别。
巫师负责祭祀、预测、祈祷等;
巫乐也叫巫舞,负责祭祀、祈祷等活动中的歌舞;
巫医则一方面向神灵“祷告”,一方面通过古代传承下来的原始医术治疗患者。
《墨子·迎敌桐》中也曾记载“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养之,及有方技者,若工第之。”意在证明当时军中已存在巫医和方技。不过那时的巫医都是“临时客串”,有战事就是军医,没战事就是民医。
到了战国末期,随着战事频繁,“巫”和“医”逐渐分开、军医的配备及管理制度也有了初步的设定。
据《六韬》记载,“方士二人,立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这里的方士便是主持军中医药的人员,而后也逐步出现“庵庐”等机构作为临时的“伤病医院”。
军医为士兵疗伤
从巫医配备、设立方士到征用房屋,种种措施,不难看出,当时上至诸侯下至将领对军事医疗的逐步重视。由于战争频繁,伤兵不少,为了督促军医的医疗进度,诸将会于每3日巡视伤员一次,并制定了对渎职医护人员处罚的相关军令:医治不及时,即罚鞭刑。
2、秦、汉、三国:军医的普及
“
随着战事的升级,军医也由原先的“兼职”转而为“专职”,数量也逐步增加;军医制度也在君王及将领们的重视之下逐步形成。到了秦、汉、三国时期,军医已在军中非常常见了。
《汉书》中曾记载在灌夫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由此可见当时军医对伤员病情的可控状态,已具备了一定的医疗规模。
而后流传更为广泛的,便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的刮骨疗毒(并非传说,《三国志》里也有记载)。
关云长刮骨疗毒
“刮骨疗毒”既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当时去毒的一种医疗方法。
据了解,关羽当时中的毒很可能是一种叫做“乌头”的毒。这种对肉体有很大的腐蚀效果,同时不会让人当场致命。而关羽所谓的刮骨疗毒就是将臂膀上的烂肉给切除掉。
关云长中箭
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提及,军医为关羽配备的药品是“乌头之药”。乌头是一种主要产于南方的中药,其毒性很大,必须经过炮制才可使用,未经炮制少量即可使人中毒,轻者四肢麻木,重者意识不清。
如此看来,在当时为关羽治疗的军医已具备了一定的医疗水准。在这段经典的军医治疗案例中,能够及时为伤员解毒、有序的提供用药品等一系列医疗处理,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军医顶级的医疗水平。
另一方面,军医储备与选择、病情诊治与判断、刮骨治疗的进行、用药的炮制与配置等一系列的过程,也同时呈现了军医在军中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趋势。
3、两晋南北朝:新医疗军种的设立
过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到了两晋南北朝,政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天灾人祸并作,致使疾病多发。
因此统治者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设立军医、士卒体检、注意军士饮食卫生、伤病救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当时魏晋南北朝的军事医学发展。
据《魏书·过宗纪》“亡者不可复追,主病之徒,宜加疗救,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就治”中记载了太医校尉、金疮医等新军医的种类。
金疮医即在专门为战伤服务的外科与外科医家、或有随军外科医家。由于这一时期的作战武器多为刀、矛等冷兵器,因而战伤以骨折和刀剑创伤为主要受伤类型,故而外科医生被单独创立。
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外科医生相当常见,但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他们的出现不仅积累了临证医学治疗的经验,也在外科知识经验、临床治疗护理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进步。
古代医馆
到了唐朝,军中便出现了专职医护的机构,即“检校病儿官”;北宋末年,也设立了地方性质的军医院——"医药院",收容在对抗金兵时负伤的伤病员。
医馆的正式设立,是军医制度方面的一个创举,以宋代设立军事"医药院"为分水岭,古代军事医疗开始从一般医事中分离出来,逐步走向专业化。
4、明清朝代:航海军医的诞生
随着明代军事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使军医制度又一次出现了很大的突破,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明代引进了伤员等级划分的概念,即明朝的士兵在战斗中受伤后,军医会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区别治疗。
凡弓箭伤系致命处或者被中三箭以上为一等,伤在手足间为二等,再轻者为三等,再轻者四等。这可能是中国军史上最早的战伤等级评定标准。
明朝外科手术器械非常丰富
由于明代时期海上战争频繁,也渐渐兴起了海上军医,同时设立了航海军医机构。
郑和曾先后7次下西洋,随船带有医官。据《星槎胜览校注》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人员共27670名,其中医官、医士180名,平均约150人配备医官或医士1名。
这些随行的航海军医除了负责医治伤员外,还负责沿途收集药物,了解所经各地的物产、气候、民情、风俗及有无瘴气等情况,以利于船队医疗保障的实施。
可以说在明清时期,我国的军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比较明确的士兵与医生之间的比例,并且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事业也使得中国首次出现了航海军医。
5、现代军医的极速发展
从创立“外科医生”、建设“医药馆”、到航海军医的诞生,一步步的创举让古代军医的养成之路格外“烽火”。那么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军医的职责与使命又有什么新的突破呢?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发生战争或灾害,其特点将是:人数众多、伤况复杂、感染性强、救治难度大等。这便对当下的现代军医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冷兵器时代,军医的任务是创伤救治与疾病救治。但到了机械化战争中,军医的任务则是要对大量被火器造成的伤员进行救治,同时需要掌握如何通过预防的方式,来保护军队战斗力。
这便对新时代军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具备专业救治及药品研发的能力。
如《军人使命》中女军医为战士们研究的防蚊药剂,便会为在恶略环境中执行任务的战友们给予保护,使他们避免毒虫侵扰,全身心的投入任务的执行。
此外,军事医学的重点也需结合时代进行一定的变革,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军事中去。例如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疫过程中,军医的职业身份,便完成了由辅助队友型至一线战斗者的转换。
AI深度算法辅助CT影像诊断
与此同时,他们与专业人士、结合现代科技一方面创造出领先的医疗技术,包括AI、深度算法等现代化医疗科技辅助CT影像诊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他们也成为了逆行冲锋的战士,拯救的不只是身边的战友,更多的则是无数普通的老百姓。
2020年1月27日,新冠肺炎患者为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点赞
这一次,时代带来了新的挑战并赋予军医新的使命,在如今军事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是军队战斗力得以恢复和延续的重要保证,是无数老百姓们生命安全的守卫战士,对整个国家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和重要意义。
向军人致敬,也向抗击疫情的军医们致敬
在未来军事医学的不断变革中,相信他们将会创造出更多领先的生物科技强军的观念,抢占未来军事领域制高点,利用古人的经验和技术,总结并预备出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案。最终完成军医使命、保障国人健康、捍卫国家利益。
国家强大
因为有你护航保驾
感谢有你
八一建军节快乐!
1、《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医学》;
2、《中国古代军医制度探析》,作者:邱云飞;
3、《细说古代军医制度:注重士兵健康,才能获得更大胜利》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医学》,作者:刘春香
5、《现代医学在军事上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