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沐七琪
“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的各种压力。
很多人会选择看话剧、听戏、追剧来释放压力,尤其喜欢“内涵”剧,从中得到讽刺某一现象的快感和共鸣。
古人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们喜欢的“内涵”戏剧,更侧重意蕴,比如这部风靡汉朝的角抵戏:《东海黄公》。
《东海黄公》是中华戏剧的起源。
起初,是由关中一带的老百姓改编成节目来表演,后来汉朝皇帝把它采入宫廷,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
东海的黄公年轻时,羡慕传闻的安期生“得道成仙”后,可持赤刀、念咒驱使老虎。
黄公以为安期生的神妙本领就在刀和符咒上,认为是神灵附在了刀上,于是就将刀偷来,佩带在身上。
一天,在路上碰到老虎,便拿出刀来与虎搏斗。
只是黄公没想到,那刀一点儿也不灵。喝了点酒后,念起了“粤祝:立兴云雾、坐成山河”,但依旧斗不过老虎,反被吃掉。
一幕幕的激烈打斗,常常令现场观众沸腾叫好,黄公的滑稽模样令人捧腹大笑,但笑过、热闹过后,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东海黄公》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为何能火遍整个汉朝?
01
黄公念的“粤祝”是什么?
“
在探索《东海黄公》火爆汉朝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黄公在这部戏中的人物信息。
1
黄公岁数:60岁左右
《搜神记》记载:黄公“少时为术,能制御蛇虎”,晚年为虎所杀乃“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所致。
在古代一般花甲年便是老年期,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所以我们推测黄公斗虎时的年龄约为60左右。
2
黄公职业:方士或巫师
从黄公头戴红色丝绸,手持赤金刀的衣着细节描述,不难看出黄公是以方士或巫师的身份在与白虎争斗。争斗时,黄公口中碎碎念的粤祝,也不是一般的咒语。
“祝”在古代有两个读音:
念[zhù]时,即为寺庙中祭祀的礼者;
念[zhòu]时,通“咒”,即方士祭祀中的咒祷法术或咒语,这里自然是后者。
古代的“粤”乃古族名,指的是五岭以南,即今天的广东地带,当时称为“蛮荒之地”。在“粤”地以吃人的习俗最为骇人听闻,《楚辞·招魂》中也记载,南粤以吃人肉而祀的习俗。
到了汉代,南粤并未被开发,神秘且惊悚,故粤人迷信鬼神的传说,也变得合理,而粤巫也有了很高的“江湖”地位。
但现实中巫术的咒语终究还是一种残缺理性的产物。黄公口中叽里咕噜的粤祝,虽臆断是对白虎的“诅咒”,但依旧无人能懂,更无法改变黄公自己的命运。
02
为什么结局是黄公被白虎所杀?
《东海黄公》中,没等来人定胜天的传统结局,是因黄公与白虎的另一深层含蕴:
该戏实际上是黄帝蚩尤之战的颠倒形式,即黄公暗喻黄帝,白虎暗喻蚩尤。
“
蚩尤是苗黎蛮人的首领,以虎为图腾者,另一个身份是水神。
而戏中黄公的本相则是黄帝。黄即是光,黄公当为“光公”即太阳神黄帝,也为旱神。
此隐喻导致结局必须为黄公被白虎所杀。
据中国古史神话记载,蚩尤与黄帝总是对立出现。
相传蚩尤本是炎帝治下的一名属臣,然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由于后来蚩尤部族实力的强大以及其凶悍善战的族性,终于犯上作乱。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在涿鹿进行的一场大战。场面非常激烈。
涿鹿之战,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现代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
但遗憾的是,涿鹿之战使得天下大旱。在祈雨巫术中,黄帝是作为旱神英雄被献祭,旱神的死亡是祈雨仪式成功的必然。这也是黄公为虎所食的必然结局。
03
为什么《东海黄公》能火遍汉朝?
每一部经典剧的爆火,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
86版《西游记》,由于故事经典、角色塑造鲜活,创下过89.4%的收视率,火遍30年;
97版的《天龙八部》,则以它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与英雄气概的侠骨柔肠,让无数80、90后为之向往。
《东海黄公》被汉朝全民追捧则在于,它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很有意义的题材——嘲讽了黄公用符咒伏虎的荒唐行径及迂腐理念:
以羡慕之情,引发出对巫术、神力的盲目相信。——对事物的表像和本质分辨不清,看问题停留于表面现象,且无法抓不住事物本质;
窃赤刀斗虎,舍“道”取“刀”。——投机取巧以达目的,不以正确途径来提升自己;
最终丧身虎口,把自己的性命都赔上了。
黄公与白虎“拼命”的场面;
蚩尤与黄帝的神话故事;
及黄公迂腐理念的深度思考;
以上三点都为这部戏的爆火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是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刺,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融合起来的创新形式——戏剧。综上四点,《东海黄公》能风靡汉朝也并非偶然。
04
结语
纵看古代也有着不少“黄公”,因一己偏信,而终酿苦果。
“
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屈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终被赵高所杀;
由史观今:
人生非戏剧,无法再重来;
莫因一时念,终身抱憾之。
当我们笑过黄公的“迂”后,再直面自己的“执”时,不妨试着遇事选择前多思考,慎抉择。
抛开神话的必然结局,倘若黄公在窃刀斗虎前,思考下还有哪些方式可斗虎?是否需要60岁的自己亲自打虎?要打哪只虎?何时打合适后……
那么黄公的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参考资料:
龚世学 | 《论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的故事原型》
吴国钦 | 《汉代角抵戏 《东海黄公》 与 “粤祝”》
文章来源 || 鲸看
图片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