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亲爱的,热爱的》原著策划出品方IP运营总监丁起航、网络文学评论家安晓良一起聊聊文娱大IP。
长夏漫漫难熬,而IP改编的热风,吹得影视市场人心痒痒。
6月以来,以《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陈情令》《九州缥缈录》为代表的多部热剧,热闹争抢着暑期档的市场。细看来,这些剧无论题材如何,无一不是IP改编的作品。
可以说,经过文学、游戏等市场初筛的IP,有着一大波自带热度流量的原著党关注,再经过流量明星参演的合力,给人一种IP即王道的错觉。不禁让人好奇,在文娱行业的大IP时代里,这些IP作品为什么能改编成功呢?改编剧与原作真的能做到互利共赢吗?文学IP影视化中最难破壁的地方在哪里呢……
为此,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邀请《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者马伯庸,《亲爱的,热爱的》(《蜜汁炖鱿鱼》)原著策划出品方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IP运营总监丁起航,河北省作协会员、网络文学评论家、作家安晓良围桌而坐,以原著作家、出品方、网络文学评论家的独特IP改编“上游”视角,共话IP改编那些事儿。
文娱圆桌会
欢迎来到大IP时代
文娱君
Q1:最近《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陈情令》等剧非常火,大家怎么看这几部IP改编剧的,有惊喜或不满意的地方吗?
马伯庸:我聊一聊剧版的《长安十二时辰》吧。可以说作为原著作家来看,还是挺满意的(笑),我原来想象过盛唐该是什么样子,但我本身审美比较差,只能是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他们能够展现出这么一个绚烂多彩的大唐,应该说是超过我预期的!
比如,剧中歌女许鹤子花车斗彩的场景就特别美,我印象很深。之前出品方那边说给我先看片,我没看,我跟大家一起追剧。听说改编的和原著内容还有点变化,那么就更期待!我想看看接下来发展和原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安晓良:我也看了《长安十二时辰》,感觉改编还是非常成功的,从服装道具到剧情都很还原,剧情的紧张感保持得很不错,让人想要一直往下看,几个角色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作为直男(笑)看《陈情令》(剧版《魔道祖师》),我觉得里面多角色故事很讨巧,直戳年轻人的萌点。现在年轻女性热衷于“搞CP”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她们可能对自己的情感生活不是很在意,但特别在意小说人物、电视剧人物的爱恨情仇,喜欢看剧中的人撒糖。这里面一定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也让这类青春爱情故事的书、电视剧很火。
丁起航:我觉得一部剧是否达标,它的评判标准不在于我们,而在于观众。其实从出版角度看,《亲爱的,热爱的》《长安十二时辰》这几部剧我是觉得还蛮好的,原著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包括演员选择、场景还原,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是蛮还原原著的。
所以这点倒还是蛮开心的,尊重原著作者,以及原著的一些灵魂跟特色,也是在尊重原著的粉丝和读者。这种情况下他们做出来的作品,大家就会去支持、会选择去看。大IP改编,我们会通过合同的方式去约束双方的一些改编细则,如果改编一旦超脱于原著太多了,甚至可能跟原著讲的不是一个故事的,那还挺危险的。
《长安十二时辰》IP
文娱君
Q2:大家怎么看待IP影视化后改名的?如《蜜汁炖鱿鱼》(剧版为《亲爱的,热爱的》)《魔道祖师》(剧版为《陈情令》)《悲伤逆流成河》(剧版为《流淌的美好时光》)等,改名对原著有没有什么影响?
丁起航:对我们来说,一般IP版权运营时,特别是知名流量作品,尽量能不改还是不改的。但是要是特定环境下必须要改名了,也只能改了,好在影视版改名前制作方那边会跟我们提前沟通。对很多剧来说,一部分数据缺口(关注度、流量)则来自书粉,这种情况下肯定要照顾读者的心理,不能突然改名之后直接公布。
这种情况下的改名,原著作者、版权方、制作方三方会先互相通气、协调。IP改名对卖书多少有些影响,我们会在销售网站该书页面最醒目的地方提示读者。像《凰权·弈天下》更名为《天盛长歌》,我们做营销策略时也会跟着调整。
安晓良:拿《蜜汁炖鱿鱼》来说,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墨宝非宝另一本书《密室困游鱼》的外传,取名字是因为跟前面那个相似,而《密室困游鱼》这个名字来自于女主角佟年的游戏ID:密室の游鱼。总体来说,对书的营销方面肯定是有影响的,不过一般电视剧播出以后,小说也会再版加上电视剧名。我觉得《蜜汁炖鱿鱼》其实就体现了读者和观众在受众方面的不同之处,《亲爱的,热爱的》这个甜甜的名字我们至少能感觉到它要讲什么,但是《蜜汁炖鱿鱼》就让人一头雾水,难道要讲小吃吗?感觉会比较容易误解。
《悲伤逆流成河》改名为《流淌的美好时光》,则体现了导演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把控,从青春期的悲伤转换到了美好时光,意思完全改变了,也从一个青少年的视角,转变成了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可以说,网文读者和出版读者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尤其是晋江女频,很多时候需要用一个特别奇怪的书名吸引读者注意,到出版、改编成剧的时候就不适合了。
马伯庸:(笑)我的书《长安十二时辰》《三国机密》改编成剧版的时候都没改名过。
《亲爱的,热爱的》改名前
文娱君
Q3:大家觉得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中,最难破壁的部分是哪些?或者说这种改编之间最难跨越的鸿沟是什么?
安晓良:我觉得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剧情为主的小说,比如已经改编过的《余罪》《心理罪》等,影视改编的话,就会按剧情来走,人设不太重要。另一种则是《魔道祖师》这种人设和CP更重要的类型,比较适合编剧们自由发挥。
像科幻、玄幻题材确实比现实题材更难改编,两个原因,一个是小说里随便一句幻想的话,表现成影视就会需要特别厉害的特效;另一个则是每一个读者的想象都不太一样,做出来的效果很难让所有人满意。《流浪地球》能够赢得那么多读者的喜欢,非常厉害。但其实电影《流浪地球》只是用了小说的背景,剧情跟原著完全不一样,基本都是原创的。为什么呢,首先就是因为原著太难拍了,大场面实在太多了,最难的地方主要在于幻想转化成现实的过程。我写一句“宇宙空间里有无数外星舰队排列得整整齐齐,向前进发”,导演要花多少钱才能满足读者的想象啊,更何况每个人的想象都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感觉有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小说的表现和影视剧的表现手法其实是不同的。就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小说中的很多古代典故,小说读者读到的时候会觉得眼前一亮,有点咀嚼到梗的感觉,但是拍成电视剧以后,可能那些小细节就只在画面中一闪而过,观众没看懂精妙之处。所以越是那种文笔特别好,描写特别细致的小说越是难拍,因为这里面就没有导演发挥的空间。
马伯庸:我就以《长安十二时辰》来细化聊聊这个话题吧。因为小说里的故事比较特别,都发生在长安的一天12时辰里,所以我觉得影视化改编最难的点就在于速度。实际上它对剧情的要求是速度上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压力,而且速度要特别快,节奏要快,不能像以前很多古装剧一样慢吞吞的。这种速度感虽然看起来好像虚无缥缈,但是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从目前的播出效果来看,我觉得《长安十二时辰》剧版的节奏,已经好过大部分我看过的温吞的古装剧。
丁起航:我也认同是要分作品的。比如说像《三体》这种硬科幻IP,最难破壁部分就在于它的场景设计。硬科幻它需要场景也必须做到一个完全特别精细的还原,才有一定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因为科幻的东西大家看的话,其实第一是故事和视觉冲击,这是很重要的。这部分是很难跨越的,从特效制作到后期剪辑,都需要一个特别强大的支撑。
而一些古装、仙侠剧的话,场景还原可能是制作成本的大头。特别对于古装剧的人物原型的追溯要求特别严谨,需要把故事落地到一个朝代,每个朝代的衣食住行都不一样,每个朝代的人生活方式也不一样,需要细致考证和重新设定,这是比较难改编的地方吧。
而刑侦悬疑这类IP,人设外,内容框架和故事是最难改编的。故事的案件要出奇讨巧,同时在猎奇与合理间巧妙把握尺度,尽量不会对未成年人或心理承受力弱的人产生不好的冲击。
文学作品IP
文娱君
Q4:对于原著而言,在改编时,你们觉得作者担任编剧还是交给专业团队比较好?会比较关心改编了哪些部分呢?
马伯庸:我觉得现在影视工业化程度也提升了,每个环节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我其实不太会写剧本,专业的事交给专业团队去做比较好,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写剧本跟小说都是写文字、都是写故事没什么区别,其实区别非常大。
像拍《长安十二时辰》时,我就跟曹盾导演说你尽管放手去改。实际上,IP的文本表现和视觉表现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那么这种体系的转换之间一定会有变化。所以我说你不用担心说原作者会怎么样,你只要保证原著最重要的点不改变,可以尽情发挥。我觉得IP化实际上就是一种从文学领域来吸取源头的内容,再由工业化的流程来进行IP改编,每个环节进行分工化和细致化,作为原著作者来说只要专心生产内容就行了。
丁起航:要是我经手过版权出售的书改编的作品,我会最关心剧版的故事是否是原著中的故事,是否也是跟原著有一定的配比度。包括它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基于原著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些改变,我们会具体去观察这些东西,并进行分析判断,给下一部作品的IP版权出售策划做参考。
安晓良:实际上作者跟编剧是两个行业,互通并不容易。编剧与小说作者不同的关注点主要是细节、对话和场景这些吧,尤其是人物说话的时候。编剧写的东西是给演员和导演来看的,必须写清楚每一句话做什么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状态,细节都需要揣摩清楚,小说作者就没有这个烦恼。
我觉得作者是否参与改编,也要看作者对小说的感情。如果是对小说有特别的热爱,有的作者会选择自己做编剧。比如说月关的《夜天子》、墨宝非宝的《亲爱的,热爱的》,就是作者全程参与改编的,也收获了很好的口碑。
热剧《长安十二时辰》
文娱君
Q5:大家觉得之前和近两年IP改编趋势有什么变化呢?IP改编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安晓良:前几年,古装和玄幻类型更受欢迎一些,像火爆的《步步惊心》《琅琊榜》以及《将夜》等电视剧都不错。因为当时投入的资本比较多,特效舍得花钱,愿意多做尝试。这两年影视的热度下来以后,更多的资金愿意在现实题材下功夫了。
从题材上说,现实生活类尤其是都市青春校园类、婚恋家庭类,还有侦探推理类的IP是最受欢迎的。古代言情类、玄幻言情类稍微差一些,比较难卖的是那些需要特效才能好看的玄幻、奇幻、科幻类小说。不过今年《流浪地球》火了以后,科幻类也有所抬头了。
从写法上说,其实大多数影视公司不太需要作者把细节写得清清楚楚,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站得住脚,读者比较认可的人设;然后需要一个新奇有想法的世界观和故事框架,其他的都可以由编剧们来操刀修改。
从篇幅上说,20-50万字的小说是比较容易改编的,最长不要超过100万字,至于那些五六百万字的大长篇就不太受欢迎。从影响力上说,影视公司更青睐那些知名作家的作品,比如说马伯庸、唐家三少等,而不大喜欢新人作者的作品。
马伯庸(笑)我只是运气比较好,作品能够被相关的人看到,获得一个改编的机会。我见过很多小说其实非常好看,但是因为发出去之后看到的人不多,结果就很可惜被漏过去。
丁起航:我们很早开始进行版权运营了,在这两年出版的原生市场越来越难做的情况下,IP版权也是我们突破的一个重点方向。从版权出售来看,去年开始遇冷,因为IP版权出售在2014-2017到了峰值,然后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肯定需要时间去调整整治,现在大部分相关的公司都处于沉淀储备期。我们IP运营流程是会先内部评估,再根据不同平台、制作方要求进行分类,最后三方进行版权出售。
目前来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还是很多热门作家以前出售过的作品版权。甜宠剧这么火,也是因为它的体量轻、多喜剧,适合改编成网剧。长线来看,市场趋势变化不太大,观众口味还是优质剧作,像现实题材这几年也是很火,其实每个平台想要的IP内容也不太一样。对于IP改编来说,最主要考量其是否成功的标准还是制作的精细程度怎么样,做得好不好。
IP改编的市场仍旧火热,而IP改编也并非万能公式,如上所述,有许多需要考虑的方面。同样的,有多少热门的IP改编剧爆了,就有多少重金买下IP全版权的剧扑得悄无声息。IP改编,还需谨慎。
-END-
作者 | Siberia
编辑丨卡奥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