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新:回到拍摄现场,350多双眼睛晶莹剔透

2021-06-10     文娱头版

原标题:张永新:回到拍摄现场,350多双眼睛晶莹剔透

从《排华法案》后一位外交官的自杀,到陈延年墓前的一张外交照片,在上海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上,导演张永新讲起了主旋律题材剧《觉醒年代》创作背后的故事。

“看过《觉醒年代》的,现场都举下手”。

在上海电视节“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新趋势”论坛上,在主持人抛出这个问题时,现场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从社交媒体上的“自来水”,到高考期间无意带起的热搜,在近期主旋律题材唱主角的荧屏里,《觉醒年代》是一道特别的风景——有人说,这也是主旋律题材剧的觉醒。

热播之后“倒带”回到创作之初,《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发言精彩之处引发现场几轮鼓掌。

以下内容据张永新现场发言整理:

如何把1915年-1921年这6年思想流变的过程,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我从业20多年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创作。放到今天来看,也是我最踏实的一次创作。

交流之初,我问编剧龙平平,同类型的剧(包括电影)有很多,这部剧的特点在哪里?他说:我们这个剧,就是要写红船从哪里来。

作为导演接触这部剧时,查证了一些历史资料,1915年到1921年之间发生的那些大事件,到底对这个民族和国家意味着什么?

1882年,美国第一次颁布《排华法案》,那是以立法的形式做出的种族主义歧视法案。那一年,陈独秀先生3岁,法案颁布7年之后李大钊先生出生,两个重要人物中间恰恰横亘了一个《排华法案》。

1903年,中国驻美外交官员谭锦镛因为留着辫子,在旧金山大桥上被美国警察群殴。之后,还把他的辫子拴在煤气灯灯管的栏杆上,所有路过的美国人都在取笑他,是当地的一个华裔出了一笔巨资把他给赎出来的。

《觉醒年代》中晚清的“辫子”

但据说,这位外交官从旧金山的大桥上跳下去自尽了,而赎他的那个华裔就站在旁边,没有阻拦。我在想,什么理由让他不去拦这个外交官?可能那时作为一个外交官,他的绝望是黑暗无边的。

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也注意到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众议院才真正地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向《排华法案》道歉。2012年那一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4年以后,那年我正在筹备一个电视剧,叫《马向阳下乡记》。

当我把这些数字罗列起来,把自己置入其间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国家的命运跟我的个体,好像有了呼应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觉醒年代》播出以后,我看过很多网友在网上发的帖子,其中有一个就是杨洁篪痛斥布林肯的那张照片,有网友把它打印出来,放在了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烈士的墓前。我猜那个网友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从百年之前的屈辱,到百年之后我们说,“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陈延年烈士墓前的鲜花和照片(来源:龙华英烈 )

今天我更能够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平视这个世界”这句话,这也是《觉醒年代》所想要表达的——中国人堂堂正正的气质。这种感受,可能也是今年高考时命题老师想要传达的中国人的精神。

《觉醒年代》在题材上有其独特性,就是写思想流变的过程,其思想厚度、强度是足够的,相对而言戏剧性较弱。因此我们强调在二度创作中,除了保证正常的叙事以外,还要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融入中国一些传统的美学元素,比如隐喻和留白。

也看到网上好多朋友做了很多解读,我都非常认可。有人问蚂蚁意味着什么,或者螳螂意味着什么?我的回答就是,既然把本体和喻体都呈现在故事里了,对于它的解读各种答案都可以

在整个创作当中,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做一部剧,强调真实是它最核心的创作方向。我认为这个“真”,不仅仅是剧本要真,更要把这个“真”落实到方方面面

比如剧中陈独秀的院子、门前的路等布景,都是在查了大量民国初年北京的一些影像资料后特别设计的,当年路上到处都是泥泞、沟沟坎坎,过一段路还要扔砖,这些细节并非我们虚构。

有一场戏是陈独秀、蔡元培、胡适三个人,谈到新旧文化之争。那场戏我们就有意识地用积污水的路面、扔砖头的镜头去表达,其实也是想强调在新旧文化之争的博弈过程,用镜头的方式多元、多意地呈现出来。

对于一部剧,不仅剧本要真实,表演也是,我的一个原则叫看眼神。举个例子,有一场戏是李大钊先生在火车头上做演讲,那场戏动员了350多个横店群众演员,有老、有少,还有孩子。说实话,当时那场戏我不能够确认群演能否完成那种所谓的“真”。

但我注意到,在张桐(饰演李大钊)说完“中国是我们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台词时,现场350多双眼睛是晶莹剔透的,甚至热泪盈眶的。当我喊停的时候,现场没有人动,我转回头,看监视器的工作人员、我的场记、我的助理都在后面,他们的眼睛也是晶莹剔透、热泪盈眶的。

那一刻,戏内戏外、画内画外,所有在场的人只有三个字——中国人。眼睛是可以传达内心的,那一刻把真情放进去,这就是我们的真

有人问我下一部剧怎么创作,我想做有中国人精气神的作品。以往形容中国人的时候会说吃苦耐劳、善良、本分,但好像很少有人用“高贵”这个词来形容我们中华民族,我愿意把中国人精气神的这个“高贵”给拍出来,拍出我们中国人的大美与大爱。

《觉醒年代》有没有续集?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END-

主编:依梧

整理:Siberia

编辑:咖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h471436841_10025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