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到这个世界上以来,就一直在寻找着安全感。
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然而现实生活中,寻找安全感的路途是那样艰难——以至于我们都期待着能够从伴侣的身上得到安全感。
在择偶时,很多人都说先找一位能够带给自己安全感的伴侣。其实,要重要的是,安全感并不是对方给予的,而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就像你一个人过的不快乐,那么两个人在一起也未必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亦然。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寻找“安全感”的旅程。
缺乏安全感,坏记忆的延伸
首先,"安全感”往往带着我们童年的记忆、与父母的关系、首段恋情的发展等种种印记。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婴儿前期(0-2岁) :这个阶段是安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有一类人,很难相信他人,在爱情里总是显得很缺乏安全感,不断的追问对方爱不爱自己,经常怀疑对方对自己不忠,甚至要对方完成一些过分的要求,以此来证明爱情的存在。
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多半是婴儿前期阶段没有顺利渡过的原因,那造成他们安全感缺乏的具体事件有哪些呢?比如:剖腹产,因为没有通过母亲的产道挤压,而突然被暴露在这个世界上的婴儿,出生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创伤体验。
相反的,如果是顺产,婴儿的安全感就比较足够。如果你因为爱人比较缺乏安全感而烦恼的话,可以了解一下他的出生情况,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其次,在这个阶段没有受到父母良好的照顾和呵护也会造成安全感缺乏,早年中国父母大部分没有什么科学的育儿手段,因此在孩子0-2岁时,没有科学的方法给这个阶段的孩子足够的关注、保护,有的时候孩子在哭,但父母却因一时忙碌而无暇顾及,任凭孩子哭闹,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可能就因为这一次,就造成了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最后,第一次恋情就遭遇欺骗,有些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的人就会在那时埋下"爱情充满欺骗”的非理性信念,因而在之后的恋情里表现得内心缺乏安全感,比如将前段关系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新的恋爱关系之上,变得多疑和充满嫉妒,使双方都感到痛苦。
缺乏安全感,伤人伤己
缺乏安全感的人,因为总是信不过别人,所以面对亲密关系时,总是习惯于逃避,这样只会伤人伤己。
这类人,要么做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假装自己不需要爱,也许会游离于多个异性之间让自己不要投入一段关系,以避免受伤或分离;要么变得唯唯诺诺,患得患失,担惊受怕,不停地要求伴侣口头保证"不会离开自己",更极端的或许会每天查对方的行踪,要求对方上报行程,这样往往适得其反,造成爱人间的矛盾。
另外,缺乏安全感的人也会引发身体上的变化。
研究显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长期处于精神焦虑,怕受伤害的人,除了不能享受爱情的美妙感觉之外,患疾病的风险也会提高,比如罹患中风、心脏病或高血压等 ,而感情安全稳固的人则相对低得多。身患疾病之后,在一段关系中的角色更加被动,更加没有自信,安全感也会越加缺乏,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一段关系也会分崩离析。
提升安全感,靠自己
其实,缺乏安全感的人不可能从逃避关系,或者看紧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因为那份不安源于自身的问题,无论对方多么努力证明自己的忠贞,也无济于事。
所以,要做的是提升自己,而不能只单纯地向伴侣索要安全感,退一步讲,如果伴侣真的要去做不忠于你的事,无论如何你是无法阻止他(她)的,每个人都应该能认识到这一点。
当然,爱情是双方的,自己的提升,也要有一个懂你的人领悟。同时,在这段关系中,你可以适当地提一些合理的要求,让对方做一些让你感觉有安全的事情。比如适时地表达爱,让对方告诉你他(她)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多多陪伴你,认真考虑你的建议和要求等。
最后,不让曾经的坏记忆毁掉现在。曾经失去爱的恐惧或许一直存在,但要努力克服不让它干扰现在的感情。说来容易,做到未必容易。不过时间或许可以治愈伤痛,努力制造新的美好记忆,或许就会覆盖曾经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