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煮肉的浮沫脏,不仅源于它表观上的“脏”以及令人不适的腥臭味,还源于“它嘌呤含量很高”的说法。浮沫的嘌呤含量高,这是说法由来已久,大家口口相传浮沫会导致痛风发生,甚至还被专门列入了预防痛风的书籍。
但这次,要为浮沫正名。我们实测了一番,发现它的嘌呤含量和土豆差不多,并不算高,甚至还没有大米的嘌呤多。
今天“问上医”来给大家解惑“浮沫”是否会导致痛风的发生。
为了证实浮沫嘌呤含量并不高这一观点,专门进行一次火锅实验。
步骤:
1、先制作一份蘑菇汤底,取一部分清汤装入无菌袋,随后锅里加入羊肉卷、牛肉卷;
2、待牛羊肉煮熟后,撇去浮沫,将浮沫收集到无菌袋中;
3、然后收集涮肉后的汤;
4、将新鲜蘑菇汤底、浮沫、涮肉后的汤,这三种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总嘌呤含量(mg/kg)的结果:
结论:由以上实验结论我们可以看到,涮肉产生的浮沫中,嘌呤含量虽然比新鲜蘑菇汤底高了不少,但是和土豆差不多,还没有大米的多,大家没必要太担心浮沫的安全性。
而涮肉后汤里的嘌呤含量剧增,是浮沫的 6 倍多。
一、啤酒
许多种酒均可诱发痛风,其中啤酒危害最大,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能迅速吸收,且二氧化碳能转化为碳酸,降低酸碱度,使尿酸排出受阻。
二、动物内脏与红肉
我们的祖辈们都是吃谷类为主,到了我们这一代,食物结构突然改变,变得吃肉为主。
大块的肉中的嘌呤,可以转化成尿酸,大大超过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因此痛风的发病率迅速上升。
三、某些蔬菜
有些蔬菜也是高嘌呤类食品。进食后的嘌呤分解为尿酸,主要靠尿液排出,剩余部分随大便排出。如果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人体代谢出现异常,尿酸无法及时排出,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最后,尿酸以盐状沉积于关节及其他部位,引起痛风及其他疾病。
例如:黄豆,扁豆,紫菜,冬菇。
四、多种海鲜
大部分的海产品中含有高嘌呤和蛋白质,大量摄取可促进尿酸结晶的形成。由于海味中含有丰富的嘌呤,常吃海味,会使血液中尿酸含量迅速增加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沉积下来,使人出现痛风症状。
例如:甲壳类(牡蛎肉,贝类,蚌肉,蟹等),部分鱼类(鲈鱼,鲤鱼,鲫鱼,鳗鱼等)。
五、各种汤类
例如: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等
本文作者,“问上医”内分泌科赵建医生。
临床1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高尿酸和痛风是可防可控的。
但防控痛风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掌握的细节很多。最重要的有以下4个方面:
(1)如何饮食,降低嘌呤摄入;
(2)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痛风类型的降酸药、避免副作用;
(3)痛风发作时该如何快速缓解疼痛;
(4)痛风发作后,该如何避免痛风复发。
以上4个方面,有一个没做好,就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甚至会伤及肾脏。
但网上的知识五花八门、很零碎,有的还自相矛盾。这让广大患者无所适从,甚至会加剧病情。
为帮助您更系统地管理好痛风,赵医生真诚推荐你省下一顿快餐饭钱,订阅问上医专家团队花了近8个月时间精心打造的课程《从零开始降尿酸,预防并缓解痛风》。
该课程全面讲解了上述4大类防控细节,且用恰当的比喻,将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趣味性表述出来,让你学的透、学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