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捐物上的诗句聊什么是文化自信

2020-02-13     知常容

在全国人民共同对抗新型冠状肺炎的时候,日本也伸出援助之手。这一次引发议论的不是捐助物资,而是捐助物资包装盒外印着的文字引发了网友的兴趣。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句话的后面还跟着一句话: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个作者唐朝时期的长屋。

我们都很清楚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长屋身为天武天皇之孙,日本的大纳言,他也很仰慕唐朝的文化。

所以他将这首诗绣在僧袍之上,分发给唐朝当时长安及全国各地的僧众,希望能够有僧众前往日本传法。

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做“绣袈裟衣缘”。

不可否认长屋的努力起了作用,身在扬州的鉴真大师看到这件僧袍,加上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反复邀请,鉴真大师决意前往日本传法。

当时去日本,并不如现在这样方便,因为隔着茫茫大海,一切都是未知的。鉴真大师几次东渡,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等灾难自然不可避免,但是鉴真大师还是没有退缩,六次东渡,最终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这是民间的一次文化输出,引用这一句话显然暗示着文化结缘,文化同源的感恩之情,自然也暗示着这是对千年前友谊的一种回馈。

2.青山一道同云雨

这一句也是出自唐朝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手笔。

这首诗的题目:送柴侍御。全诗如下:

沅(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昌龄的确很厉害,本来分别是很伤心,很悲的事情,他来了一个高度,那就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自然说虽然我们分别了,相互看不见,但是我们还是在一起。

为什么?

你看过明月之下有两乡吗?

这也说明王昌龄与柴侍御友情之深厚,这一句明月何曾是两乡,和现在常说的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意思是一样,但是说出来的味道似乎就弱了很多。

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了与“风月同天”一样的意思,不站在国与国的角度看,站在整个地球的角度去看,都是地球村的人。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自然看不清清晰的疆界,只能看到整颗蓝色星球。

这一句话与山川异域不同的是,山川异域还表达一种感恩回馈,青山一道表达的是一种情谊,一种因为情谊而拉近双方之间的感情。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是一首战歌,全文是这样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如果将这一首诗进行吟诵,的确很令人振奋。这是一首秦国的战国,秦国虽然最后统一中原,但是留下的制度文化挺多,但其他文化并不多。不管是诸子百家,还是其他文化,秦国似乎很少留下可圈点的内容。

这和秦国地处西戎有很大关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做的事情也是迅速与中原文化接轨,最典型的自然是泰山封禅这件事,这是秦地向齐地看齐,当时秦始皇也做过文化抗争,《史记》记载了这一幕。

秦始皇先是召集齐鲁儒生讨论封禅礼仪,但是大家说法不一。最后秦始皇就懒得理这帮儒生,而是采用: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

结果遇到了大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结果就被这帮儒生嘲笑了。儒生嘲笑的底气自然就是认为自己是文化高地,秦始皇不懂。

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史记·八书·封禅书》

虽然秦始皇赢了,但在文化上他还是赢不了。拼到最后还是在文化上见输赢。

秦国这一首战歌,日本为什么不选择前面二句,而用最后一句呢?

第一句同仇表达的是一种态度,第二句偕作表达的是一个行动,但最后一句表达的就是我和你共同面对。

这一句情感是最强烈。

共同面对什么?

自然是面对新型冠状肺炎这种病毒。

小结: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那你就会发现这三句话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把这三句话放在一起读,那你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人为痕迹。

因为我们受过你们的文化恩惠,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所以我们会坚决跟你们一起共同对抗新型冠状肺炎这种病毒。

这就是三句话联在一起的意思,这样一翻译就没了那种意境,因为太直白了。


加油

当有人看到日本这些话时,很自然就联想到我们的“加油”二字。

我们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似乎和他们一比就少了一份意境,韵味。

一对比就发现差别,这也是为什么引发热议的原因。

我的观点很明确:“加油”并不比他们送的三句话弱!

我们是主人,现在是危机时刻,人遇到危机的时候,他是用口头语还是用书面语?

自然是口头语更直白,更能表达我们的情绪。

我们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对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上,哪有心思去想这些文绉绉很多人听不懂的句子。

所以我们喊加油没有任何问题,这不是弱势或者丢脸的事情。

他们是客,客相当于是外人,外人考虑的首要自然不是对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上,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一种“礼”。“礼”自然有“礼”的要求,他们这种做法符合礼。

现在讨论还“礼”过早了,因为事情分轻重。

医务人员,还有一线相关同志及我们所有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我们没有心情,也没有心思讨论还“礼”之事,那是我们打赢这一场之后的事情。

留给我们反思的自然也有,因为日本为我们上了一课。

当别人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表达时,我们居然需要去查资料,查字典才能明白,这无形的交锋中我们并没有占得上锋。

知不足是好事!但简单地认为人家就比我们高明或者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我想都不是好事。

因为自信和自卑及自大是很相近的。

文化需要自信而不需要自卑和自大!

这就是知常容的观点。

文化自信在我看来真正的核心在于容,能容自己也能容别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66章》

泱泱华夏,几千年的积累,作为这些宅在家中的朋友们,我们找到了一件不无聊的事情,那就是看书!

看什么书?

看我们先贤留给我们的书!

因为复兴不是一句口号,是一种行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与诸君共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Iv6PHABjYh_GJGVaV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