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粮食制约敌对诸侯国,管仲百试不爽,为什么晋惠公用此招却失败?

2020-03-28     知常容

谋士郦食其曾对刘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在《三国志·吴书·潘浚陆凯传》中甚至给衣食进行了排位: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

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认知呢?因为血淋淋的教训在此之前就上演过。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就一直作为制约敌对诸侯国的重量级的武器存在,好多诸侯国都因为这个失败。

一、管仲将粮食当作一种武器,不战屈人之兵

将粮食当作武器应用最好的当数管仲了。在《管子轻重戊》记载很多次管仲利用粮食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案例。

比如对付鲁国和梁国这个案例中,管仲先让齐桓公带头穿绵绨的衣服。国君的示范效应很强大的,手下自然就跟起来了,齐国的老百姓也会效仿,一时间这种纺织物价格就开始上涨。奇怪的是纺织品价格上涨,需求很高,管仲却下令齐国人不准生产这个纺织品,所有的绵绨都必须依靠进口,所以价格进一步上涨。

看到齐国如果强大的需求,鲁国和梁国的商人就动心了。

管仲再加了一把火,召集了鲁国和梁国的商人,告诉他们齐国现在急需这种纺织物,如果量大,价格还可以翻3倍,由齐国保底价收购。

如此商机真的是太诱人,齐国富甲天下,这是诸侯国中的常识,鲁、梁两国的国君觉得这是好事,这是给老百姓增加收入的好事,所以也就不劝阻反而鼓励他们生产。

鲁、梁两国老百姓发现这个比种粮食更能赚钱,所以也就懒得种粮食,都干起了这个营生,并且迅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他们用出口绨的方式赚回的钱然后去购买粮食,而且还有赢余,干劲自然更足,而且进一步扩大生产。

一二年过去之后,齐桓公就下令自己不穿这种纺织物,改穿帛料,同时规定,谁要是再穿绨就是犯罪,马上关闭鲁梁之间的关卡。

失去齐国这么大的市场,绨的价格一落千丈。没有经济来源的鲁、梁的国民都傻了,他们发现自己的发财梦原来可以这么快破灭。很多人陷入破产,进入赤贫行列,大量的绨堆积在国内。

这个时候,他们发现粮食价格涨的特别高,自己居然交不起田地税,也买不起粮食。鲁、梁的经济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两三年之后,鲁、梁的大批老百姓为了生计都跑到齐国去了,因为饥荒需要找条活路。不久之后鲁、梁两个诸侯国不战而降。

管仲用类似的方法对付过莱、莒、楚国、代国、衡山国,百试百爽,很快都表示愿意臣服齐国。

二、勾践将粮食作来阴谋击败夫差

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越王通过品尝吴王粪便这种连普通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取得吴王的信任。回到越国的勾践自然要开始算计吴国。f

文种给勾践出了一个主意。

种曰:"君王自陈越国微鄙,年榖不登。愿王请籴,以入其意。天若弃吴,必许王矣。——《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

当勾践将这个请求传达到吴国之时,吴国内部出现争议。

吴王同意借粮食,但伍子胥反对。

伍子胥的理由是吴越就是竞争的方式存在,而且越国并没有穷到吃不起粮食,就来借粮,显然另有目的。

吴王当然不相信勾践有异心,因为勾践作为一国之君,连自己的粪便都愿意品尝怎么可能不忠心呢?

吴王夫差说现在正是我显示仁义的好时机,这个时候伍子胥的死对头太宰嚭也表示同意。

最后商议的结果自然是吴国借粮食给越国,在借的时候夫差还不忘记对自己进行自我表彰,他说我是力排众议借给你们的不要忘记归还。

吴王乃与越粟万石而令之曰:"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于越,年丰而归寡人。"——《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年,越国就归还了粮食,归还的粮食颗颗饱满,而且还多还一点作为利息。

吴王夫差太开心了,越国太忠心了,这么好的粮食应该发给老百姓作为种子。当然此时忠臣伍子胥已经无法劝阻了,伍子胥已经自杀。

没有伍子胥的劝阻,吴国老百姓都开始种这种越国的粮食,期盼今年有个好收成。

但是吴国人左等右等,觉得这种粮食种子怎么不发芽,等他们发现原来这个种子是被越国人煮熟,想第二次复种时,天时已经过了。

古代农耕主要看天时,不像现在这么高的耕种技术。

当年吴国的粮食普遍欠收,吴国出现粮食缺口,饥民开始出现,而吴王却沉迷在自己的武力北上与人争霸。

勾践抓住时机,不久之后就攻击吴国,击败吴国军队,杀掉吴国太子。

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国利用这次粮食事件为自己摆脱了吴国的控制,不再是吴国的附庸,又回到平起平坐了。吴国经此一役之后,实力大减。

几年之后,越王勾践就灭掉了吴国。

三、晋惠公想将粮食作为一种手段却失败了。

晋国在晋惠公时期遇到连年灾荒,晋惠公向秦国求援。因为秦国当时与晋国关系特别好,晋惠公是在秦穆公派兵保护下即位的,秦国对晋国有大恩。

这一次晋国救援,秦国表示全心全意支援,为什么呢?因为百里奚说了这么一句话。

百里奚曰:“天菑流行,国家代有,救菑恤邻,国之道也——《史记·晋世家》

天灾流行,每个诸侯国都有可能发生,救助灾荒,敦睦邻国,这是诸侯国之间的道义。

百里奚原来是虞国大夫。虞国被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自己也当了俘虏,最后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买回来的。百里奚此时此景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的视野和心胸远远超越了诸侯国范围,而是心怀天下。

秦穆公说连百里奚你都这样说,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援助晋国呢。出于人道主义,载着大量的粮食的船只由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五百里,再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从汾河漕运北上到直达晋都绛城。

秦国这种做法自然赢得了诸侯国的赞美,为秦穆公后来称霸赢得舆论上的支持。

晋国因为有秦国的支援迅速渡过这一次的饥荒。

风水轮流转,很快轮到秦国饥荒了。

此时秦国自然想到晋国,向晋国求援。

晋国不但不回报,反而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虢射说了这么一句话。

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史记·晋世家》

晋惠公觉得有道理,迅速发兵攻打秦国,希望一举使秦国屈服。

晋惠公的反复无义激起了秦国的同仇敌忾,结果自然是晋惠公被俘,如果不是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估计晋惠公就被秦穆公拿来祭天了。

所以拿粮食作武器也不是百试百灵的,晋惠公就是最好的教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nCWJ3EBrZ4kL1ViRz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