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如果在古代大面积出现,那绝对是一场大灾难。一般蝗虫和干旱是一起出来的,先干旱然后就是蝗灾。每每出现这些情况,往往会有大批百姓变成灾民,流离失所,有些甚至会变成人间炼狱。
所以蝗灾在古代是一等一的大事,古人想出千万种方法对付蝗虫的办法,用千奇百怪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吃了它
有些吃货看到蝗虫会说这是自动送上门来的美味啊。在古代的确有人选择吃了蝗虫,而且是生吃。这么生猛让那些流口水的吃货估计也只剩下敬佩不已了。
谁这么生猛啊。
唐太宗李世民。
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自己当上皇帝。
他的皇位得来自然有些不正,在他即位不久,就遇到了蝗灾和水灾等大的灾难。
要知道古人喜欢将天灾当作是人祸造成的。古代强调一个字“德”。这么多天灾,自然是失“德”的表现。
贞观二年,反对自己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此次发难。李世民又是一个心怀百姓的明君。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百姓,面对蝗灾初登皇位的李世民开始抓狂了。
他特别恨蝗虫,有一次他入苑视禾,看到蝗虫,愤恨的随手抓起几只就吃了,吃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人以谷为命, 而汝害之,是害吾民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汝若通灵,但当食我,无害吾民。——《旧唐书·志·卷十七》
也许蝗虫被李世民这么生猛的表现吓倒了,不久蝗虫真的跑了。
焚香求天
古人在蝗灾面前是很无力也很无助的,所以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向老天求救。
宋太宗时期遇到蝗灾,他没有向唐太宗一样吃了蝗虫,而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虫必害田稼,朕忧心如捣。亟遣人驰诣所集处视之——《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六》
宋太宗说自己很忧心,这话是对赵普说的,赵普趁机拍马屁说皇帝这么心忧,上天肯定会感应的,这种蝗灾最怕雨了,很快就会下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真下雨了,蝗灾没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宋真宗时也遇到了蝗灾,不过他和他父亲不同的是,他父亲只说了一句话,他却在玉清昭应宫、开宝寺、灵感塔焚香祈祷,同时禁止娱乐五天。
五天过后,宋真宗带着手下给自己的死蝗虫说,你看我们还是很有效果的,蝗虫都死了。
这个时候,百官自然也开始拍马屁,早有准备的人从袖里也拿出一只死蝗虫说这是我在外面捡的,看来的确都死了。
君臣一唱一和,还有人建议,这是皇帝的功劳,要百官前来祝贺。
但是没有过多久,打脸的事情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蝗虫从天空飞过。
虽然焚香并没有效果,但是对于古代老百姓来说,他们却深信这个是有效果的。
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七》
处分官员
大灾被古人认为是君王失德,臣子失德造成的。
北齐皇帝遇到蝗灾时问崔叔瓒为什么会出现蝗灾,结果崔叔瓒回答了这么一句话,把北齐皇帝气的半死,然后命人把他狠狠揍了一顿。
土功不时则蝗虫为灾。’今外筑长城, 内修三台,故致灾也。——《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一》
蝗灾是管理过失,失德,这样的说法在古代很普通的存在。
同时古代还流传一种让人听了觉得不可思议的判断。那就是根据蝗虫的颜色对决定对哪一种官员进行处分。
古人将蝗虫分为二类,一类是身黑头赤,另一类是头黑身赤。如果是前一种那就是武官失职造成,如果是后一种,那就是文官失职造成。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官员贪婪无比敲榨勒索百姓造成的,不同颜色的蝗虫决定事发地相应的官员的命运。
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论衡·商虫篇》
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时,会觉得很搞笑,因为这怎么可能呢?但在古代却是主流说法,当然东汉的王充曾经专门写文章反驳过这种说法,比如遇到混色的怎么办?
像王充这样头脑清晰,不迷信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相信。
比如宋代有一个叫德彝的官员,他是继承他死去的哥哥德隆的爵位才做官的。那一年他才19岁,他管辖的沂州出现蝗灾。老百姓向他请示说我们挖坑把蝗虫埋了,还是把它烧了。
结果这个19岁的德隆居然说上天降灾,守土之罪也。他说这是我的责任。他马上就开始斋戒致祷,结果他运气挺好,蝗虫跑了。
捕蝗吏害百姓
每一次遇到蝗灾,官府就会派官吏去捕蝗。不要认为这些人会发挥重大作用,相反这帮人反而成为另一种蝗虫,一种祸害百姓的蝗虫。
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宋史·列传·卷五十七》
不要认为只有宋代才有官吏祸害百姓,到了明代依旧是这样的情况,看来古代祸害百姓的官吏经过几百年都没有改变。
明代少有的明君明宣宗朱瞻基特意写了一首《捕蝗诗示尚书郭敦》告诫属下及相应的执行官员。
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
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岁将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
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
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
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
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有没有效果呢?估计也未必见得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5azTnABjYh_GJGVzU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