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都知道“清明”是扫墓和缅怀先人的日子。这是一个庄严肃穆的日子,是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中,古人除了祭扫还要做什么?如果你也觉得好奇,那就跟着知常容从描写“清明”的古诗中一窥究竟吧!
一、祭扫是重头戏
清明日祭扫是这个节日的规定动作,祭扫自己的祖先。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著的《陶庵梦忆》中就记载扬州清明日全民出动的扫墓场景。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陶庵梦忆·卷五·扬州清明》
全城出动,男女老少都出来。这是民间层面,国家层面呢?明清时期在这一天需要祭本境各级无祀鬼神
需要准备羊三、豕三、米饭三石、香烛、酒醴、楮帛等等祭品。每一级的名称都不一样。
王国祭国厉,府州祭郡厉,县祭邑厉,皆设坛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师。里社则祭乡厉。——《明史·志·卷二十六》
我们最熟悉的杜牧写的《清明》描写的就是这种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二字就突显当天情绪的渲染。
二、酒是必不可少
清明节融合了好几个节,因为与清明节相近有一个寒食节,这是一个悲伤的节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大义。还有一个节日那就是“三月三”上巳节,这个节日大概也是从先秦开始就有了。这是一个全民玩水节,又是踏青节,这一天少男少女都会出来游玩,所以这即是一个玩水节,也是一个男女交友的好时间。
“三月三”大概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慢慢与清明节融合了,但不代表“三月三”就消失了,比如像壮族的“三月三”不但保留还很隆重的。
正因为清明节吸收了悲伤和欢乐的两大节日,就造成了清明节的特殊情况:先悲后喜。
这一点我们从古诗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北宋散文家王禹偁也写过一诗《清明》。王禹偁估计知道的朋友不太多,他出身贫寒,是北宋有名的直臣,当然也因为敢于直谏屡遭贬谪。欧阳修曾经很崇拜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他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无花无酒过清明,这显然是一句抱怨的话。为什么要抱怨呢?
因为他被贬了,此时的他正贬居商州,口袋空空的,想买点酒都没钱。清明这一天他就觉得索然无味,称自己这一天过的和僧人一样。最后没有办法,怎么打发这一天呢?只好读书了。
从这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明节喝酒成了古人一种标配,有酒自然是热闹的一天。
同样杜牧的《清明》诗篇中也提到了“牧童遥指杏花村”显然也是双关语。
江南诗派中有“江湖游士”之称的高翥说的更直白,他写了一首《清明日对酒》,直接将清明节的一天活动都描绘下来了。特别是最后一句突显了酒的重要性。有酒就要喝,喝就要喝足喝醉,因为你死了之后,就别想再喝到一滴酒了,哪怕别人祭扫时给你供酒。初读感觉高翥很洒脱,细读发现这家伙看似洒脱,却十分眷恋红尘,连酒这一项都看不透,那何谈人生之通透呢?
不过这也说明清明节饮酒的确是古人的规定动作。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三、花也不可或缺
万物萌生,百花盛开,所以清明节这一天出来赏花也是必不可少,像上面提到的王禹偁开篇第一句就是无花,而杜牧的诗篇中也提到杏花村,自然也暗含着花。
黄庭坚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和苏东坡很多互动的事例都成了耳熟能详的民间小故事。黄庭坚文学和书法兼修,他也写过一首《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不过这一首诗的《清明》读起来有些虚无之感,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慨。
但是一开篇就提到桃花李花,显然这也是清明这一天的一种标记,无花不清明。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白居易的这首诗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了解了清明日古人夜里的活动情况,这又是一种清静安宁的景象,但赏花却依旧成了一个选项。
因为春光大好,人不赏花,花赏人。
结语:
这样看下来,所有的节日中当属清明节最特殊,它和春节不同,春节全是欢乐和喜庆。它和中秋重阳也不同,重阳中秋全是思念和团聚,是亲情的节日。
清明节是两者兼有,祭扫时是亲情,但只有悲伤没有欢乐。祭扫完毕却又是踏春,赏花,交友,这又是欢乐的,因为春天是美好的,到了夜里像白居易诗中描写的却是冷清的,无中秋之喧闹。
这一天人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样,从悲伤到欢乐,又回归清静。从祭扫先人之悲伤到赏花踏春顺便交友饮酒之欢迎,友散人归之后却又是一个平静的夜晚。知常容细读这些以清明为题材的诗就能够感觉得出作者在其中强烈的情绪波动,这也符合清明节这一天情绪变化。
所以就以情绪变化之烈排名,传统节日中当以“清明”排首位。
当然今年的清明有些特殊,我们只有悲伤,不需要酒,也不需要花。今天我们不仅仅祭扫自己的祖先,同时也哀悼这一场灾难中逝去的勇士和同胞。
愿天佑黎民!百姓安生!愿一切灾难远离九州!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MDORHEBiuFnsJQVei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