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0年的老王最近发现夜尿增多,尿液中时常会有泡沫,且泡沫久久不能消失。他想可能是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可把他吓坏了,就赶紧到医院检查。
那么糖尿病人泡沫尿等于糖尿病肾病吗?
尿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各种疾病尤其是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相信很多糖尿病友都遇见过小便后尿中有泡沫的情况,那么,尿中有泡沫就一定是蛋白尿吗?有泡沫尿就一定预示着得了糖尿病肾病吗?
▎正常人的尿液:
尿液透明清澈、无泡沫或泡沫很快消散,颜色呈淡黄色或黄色。
▎蛋白尿:
有蛋白尿时一般都会继发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类似于啤酒,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
▎尿糖增多:
尿液中的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各种矿物盐类),也可以使尿液张力增强而出现泡沫,但这种泡沫一般较大,且很快就消失了。
蛋白尿和尿糖过多都会引起泡沫尿,这两个泡沫尿由于成因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尿糖过多引起的大泡沫尿,长期尿糖过高,糖友的尿道会处在酸性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很容易引发尿路的感染,因此,积极调控血糖,泡沫就会逐渐减少。
而蛋白尿引起的小泡沫尿,往往预示着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如果是蛋白尿泡沫,那么就需要在降糖的同时,提高免疫,消除炎症,修复受损的肾脏细胞,使肾脏负担得到缓解,避免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因此,尿液中泡沫增多不一定就是得了糖尿病肾病,但如果发现尿里的泡沫变多了,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
1、神经病变。儿童糖尿病的神经侵害重要是于四周神经与四周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这种脱髓鞘转变与四周神经髓磷脂经非酶糖基化作用,引起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及糖化终产物的形成年龄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病程长者,可伴有胃肠功效混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
2、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沾染、饮食失控、胰岛素治疗中断等。酮症酸中毒的产生,一方面与胰岛素的尽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相对或尽对增加有关。如生长激素,有发动脂肪分解,导致大批生酮氨基酸的产生及高血糖素等。酮症酸中毒时,重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樱红、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升高。
3、骨关节病变。骨关节病变的重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时肾小管钙和磷的重接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另一表现是关节运动受限,双手手掌不能合龙,但多无疼痛。其原因可能是肌腱胶原组织的糖基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这些糖尿病友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尿液中泡沫的变化,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1、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
2、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肾病患病率越高。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5年以下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很小,以后逐渐升高,病程在20~25年者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最高,达到40%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及以下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7%~10%,病程20~25年者患病率为20%~35%,病程大于25年者患病率更高。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时,或微量白蛋白尿时出现血压升高,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4、遗传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家庭聚集现象,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
糖尿病治疗肾病预防具体如下:
1、一级预防:从健康人群进行宣教,对直系血亲有糖尿病或者体重超标、工作性质以办公室为主等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筛查,通过体育锻炼,饮食控制预防糖尿病;
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筛查体检,及时发现糖尿病,血糖不正常或已确诊糖尿病时,要积极通过生活方式,甚至药物干预建霞治疗,防止并发症;
3、三级预防:得上糖尿病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提高生存质量、生存寿命,肾病患者要加强血压和血糖的控制,饮食少盐少油,以优质蛋白摄入为主,患者得糖尿病后,不可讳疾忌医,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学习、血糖监测等管理较好的控制,不得或少得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