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兰州医学会主办,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班廷糖尿病医生集团承办的“第九届糖尿病共同照护论坛(兰州站)”在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召开,并面向全国直播。
本届论坛汇集了来自北京、台湾、甘肃、江苏等国内及台湾地区的内分泌学知名专家与相关学科资深教授,共同探讨糖尿病诊疗与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分享了国际前沿的新成果,交流了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新颖,涉及面广,议题围绕糖尿病最新指南解读、糖尿病并发症的诊疗、糖尿病共同照护管理经验分享、关注糖尿病患者母婴健康、骨代谢及甲状腺疾病等五个方面展开精彩的专题演讲。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院长刘彦君教授,兰州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尹虹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一年一度的糖尿病共同照护论坛,是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也是全国内分泌糖尿病界的同道交流学术、提高医疗技术的平台。大会伊始,刘彦君教授在致欢迎辞中表示:每一届糖尿病共照论坛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心准备与支持,他们分享国际、国内糖尿病和内分泌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相信通过专家们的在线讲座会使医护人员了解更多糖尿病诊疗的前沿新知,进一步推动糖尿病共同照护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广泛传播,提升糖尿病诊疗和教育管理水平。
关注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今昔》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院长刘彦君教授就《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今昔》为题做了精彩报告。刘教授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现状与结局演变、GDM筛查方法与诊断标准、妊娠期高血糖对胎儿及孕妇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控制血糖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她指出:妊娠期间高血糖包含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GDM)两种状况,基于GDM和孕前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病程以及血糖升高程度存在极大不同,妊娠期管理方面将二者应区别对待;为减少妊娠期高血糖对胎儿发育的近远期影响,妊娠期间的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且目前胰岛素仍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首要安全选择。
《妊娠与糖尿病》
接着,来自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刘静教授就《妊娠与糖尿病》做了详细报告。刘教授首先与大家重温了妊娠糖尿病的分类、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妊娠糖尿病的管理,以及产后的血糖管理,尤其着重讲述了妊娠糖尿病的管理。刘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指南规定的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仍是饮食调整和胰岛素治疗,其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各指南明确强调妊娠合并糖尿病要比普通糖尿病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其产后随访及治疗也要引起关注,并具体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一线用药,以及胰岛素的具体使用策略。
《儿童糖尿病管理经验分享》
来自北京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巩纯秀教授带来《强强联合,甜蜜接力——给长大的1型糖友一个温暖的家》。巩教授从糖尿病管理发展阶段、糖尿病科室管理落地ISPAD管理理念等方面介绍了1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及管理重点。
糖尿病管理与教育
《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任建功教授以《糖尿病与抑郁症》为题做了精彩演讲。任教授首先阐述了糖尿病与抑郁症相关性,指出糖尿病与抑郁症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双向的,糖尿病可继发抑郁症,抑郁症也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接着,任教授分享了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以及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诊断与治疗。任教授在演讲中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它的一些治疗措施也可以引起抑郁情绪,如严格控制饮食使患者自发欲望受到压抑,体育锻炼消耗患者的许多精力,再者经济因素,并发症造成功能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与血糖控制不佳有明显关系;但诊治躯体疾病的科室往往更容易关注躯体疾病, 可能会忽视伴随的抑郁症,使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忘初心,守住医学的人文关怀》
兰大护理学院院长、甘肃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韩琳教授以《不忘初心,守住医学的人文关怀》为题做了详细报告。韩教授首先引出了特鲁多医生的一句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指出医学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执业环境(如政治经济环境、法治环境、民众文化、人力资源工作压力)、医学人文教育不足等问题有很大的原因,尤其是医疗设备的不断优化升级,诊疗工作对设备的依赖性增强、医护人员重视疾病的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工作量负荷过重,以及医患距离过大等医疗工作现状有关。随后,韩教授从如何守住医学的人文关怀、关怀者的素质人文关怀的技巧、进行了深刻演讲,并提出如何将观察到的不良关怀转化为人文关怀的建设性学习。
《创意卫教——让健康宣教更有效》
来自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的资深卫教师叶桂春教授以《创意卫教——让健康宣教更有效》为题,讲述了如何让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卫教。叶教授指出采用新奇的、活泼的、多元的卫教方法与内容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从而达成卫教的目标称为创意卫教,如果卫教有创意 患者对学习会有兴趣如果学员有兴趣卫教的效果会更满意。
《糖尿病运动管理实践》
海南省人民医院分院博鳌研究型医院,院长助理主任护师楼青青教授作了《糖尿病运动管理实践》的报告。楼教授指出运动量的测定的金指标是运动负荷试验,做运动耐力负荷试验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并列出了大量列表,确定患者运动的管理与实践方式。
骨代谢及甲状腺疾病
《干预骨质疏松症——重心在基层》
北京积水潭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医疗院长邓丽丽教授以《干预骨质疏松症——重心在基层》为题做了演讲。邓丽丽教授分别从低骨量的流行病学、低骨量风险的分层、低骨量人群的三级预防、低骨量中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治疗、以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指出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者往往合并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增加了跌倒的风险,且T1DM无微血管病变者骨折风险增加3-6倍,有微血管病变者,骨折风险可上升至17-41倍,微血管并发症可能是DO的独立危险因素;表示:糖化血红蛋白越高,骨折风险越高;低血糖事件越多,骨折风险越高;微血管病变越严重,骨折风险越高;神经病变越严重,骨折风险也越高。随后,邓教授从三级预防角度出发,提出针对目标人群的干预方法,以及最新治疗策略,包括各类一线药物的具体应用。
《骨质疏松治疗的疗效检测与评估》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傅松波教授以《骨质疏松治疗的疗效检测与评估》为题,分享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疗效评估内容、疗效长期监测和综合评估的方法、以及如何管理疗效评估结果等三个方面。傅教授指出适当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评估和监测是确定药物疗效、增加医生和患者信心、改善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手段。随后,傅松波教授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疗效检测与综合评估流程,并提出了抗骨松治疗有效/不满意的标准,以及对治疗反应差的处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特需病房老年病科主任何继瑞教授以《分化型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为议题做了精彩演讲,从分化型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的背景、TSH抑制治疗的证据与TSH抑制治疗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何教授指出:SH抑制治疗是DTC患者术后应用超生理剂量的外源性甲状腺素抑制TSH水平,原理就是通过服用高剂量的甲状腺素使血液中的甲状腺素水平升高,反馈至脑垂体,抑制垂体分泌TSH,血液中TSH水平降低至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使得TSH无法刺激DTC细胞,从而达到抑制DTC细胞生长,避免复发、降低死亡率的目的。为了患者生存获益,DTC术后及时给予TSH抑制治疗,避免术后1年内早期复发,同时也要重视TSH抑制治疗的随访,确保达标,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糖尿病并发症管理
《新型降糖药与糖尿病足溃疡》
来自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的王爱红教授以《新型降糖药与糖尿病足溃疡》为题,从我国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截肢率出发,讲述了目前存在的新型降糖药与足溃疡的相关性。王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截肢率高,其危害非常严重。在新型降糖药中,如果糖尿病合并小动脉反应性受损的患者,从当前的证据来看,SGLT-2抑制剂应该慎用;GLP-1不增加合并CV危险的的2型糖尿病DFU事件,而DPP-4抑制剂可能存在抗炎作用,促进2型糖尿病的创面愈合,可独立于降糖之外作为辅助应用。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探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代谢二病区主任陈燕燕教授以《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探讨》为题,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不同状态下血糖控制目标、降糖方案及降糖药物的选择、以内分泌为主导的全院血糖管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综合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分享。陈教授指出糖尿病已经由之前的单纯的降血糖过渡到现在的糖尿病并发症的管理,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随后,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陈教授表示要全面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糖治疗、降压治疗、体重管理、降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多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危险。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与药物选择》
来自原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袁群教授以《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与药物选择》中,讲述了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胰岛素的选择、透析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袁教授指出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糖代谢平衡受影响因素愈加复杂,要制定个体化HbA1c目标;推荐HbA1c 目标值7%,以预防和延缓伴有CKD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但存在低血糖危险而HbA1c <7.0%者无需治疗,而对于有共存病而预期寿命有限,且有低血糖危险者HbA1c目标可超过7.0%。最后,袁教授强调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要高度个体化,当eGFR < 60 ml/min时,可能需要减少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剂量,而透析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需要不同的胰岛素方案,最好是从小剂量起始使用。
《整合式照护模式于糖尿病肾病照护之应用》
松山班廷建兴诊所院长李建兴教授以《整合式照护模式于糖尿病肾病照护之应用》为题做了精彩演讲。李教授指出,台湾地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透析患者逐年增加,其中46%的透析患者是糖尿病引起的。随后,李教授分享了台湾地区盛行的糖尿病肾病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合式的全人照护”模式的具体内涵,指出慢性病患者的照护需要身、心、社、灵的照护;并介绍了台湾地区专业肾脏病照护模式,包括医疗照护机构、专业医疗团队的组成、e化智能慢性病照护系统等组成的照护模式,从而使患者有足够的医学信息,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做出明智的决定,从而管理疾病。
跟随指南
《2012ADA指南更新解读》
应急总医院大内科及内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为我们分享了《2012ADA指南更新解读》。最新指南指出:血糖控制情况可采用A1C、SMBG和CGM进行评估,评估血糖更有助于患者的血糖管理,且TIR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之一。指南还表示:根据心血管和心肾结局研究,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路径包括了高风险因素或确诊ASCVD、慢性肾脏疾病和心力衰竭的专门决策路径,使用证实获益的GLP-1RA及SGLT2i以降低CV风险、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应用SGLT2i以降低心衰风险,无需考虑基线A1C、A1C目标和二甲双胍的使用;还指出要改善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AACE/ACE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共识声明解读2020版》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尹虹教授为我们分享了《AACE/ACE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共识声明解读2020版》。主要内容有:2型糖尿病管理原则、生活方式治疗、超重/肥胖、糖尿病前期、ASCVD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增加/强化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物等。其中,推荐ABCD作为精确的病理生理术语来描述肥胖症的诊断、机体脂肪状况和以肥胖为基础的并发症,有利于推动肥胖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另外,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和持续血糖监测基础上,独立于血糖控制,如患者存在ASCVD或高ASCVD风险和/或CKD,选择降糖药物的时候推荐SGLT2i 和/或长效 GLP1-RA。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CDS 2020版)》
原解放军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菊明教授分享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CDS 2020版)》。更新要点包括最新流调数据糖尿病患病率为11.2%、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新增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ASCVD,HF,CKD、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新添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更新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更新低血糖分类九个方面。
共同照护案例分享
除了内分泌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之外,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的医生、护士、卫教师还分享了本院在糖尿病共同照护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一个个来自临床真实案例,展示了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的优势,不仅让患者全面了解到自己的病情,还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并发症,以达到健康快乐的生活。
第九届糖尿病共同照护论坛(兰州站)历时10个小时圆满落下了帷幕,线上参会人数高达1.42万人次,学习氛围浓厚、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不仅促进了内分泌糖尿病的不断交流和专业进步,帮助广大医护人员了解到更多糖尿病多学科诊疗的前沿新知及新动态,更推动了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共同照护学术的交流发展,为广大糖尿病友提供更加全面科学、有效、达标的治疗方案,推动糖尿病诊疗水平提高和发展,造福更多糖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