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葛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西北面,剡江以东,泉溪江以西。1958年成立成立旗公社前葛大队,1970年划归萧王庙镇,1983年改为前葛行政村。村民主姓葛,前葛村始祖源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宋绍煕年间(1190-1194)河南第廿七世刚仲公时任庆元刺史(现宁波),后居鄞江石臼,转迁青修岭桔树滩,最后择地泉溪与剡江中间即现在的前葛村。前葛村北距溪口镇后葛村1.5公里,因村在后葛之南,故称前葛。
“要吃奉化芋艿头,请到前葛牌岭头”,前葛村是奉化芋艿头主产地,被称为“中国芋头之乡”。
这幢老宅,是前葛村保存最为完整的,由一个主院落和东面的附房组成。
主院落是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前后天井组成的三合院。
这老宅外面看起来很普通,没有高大的门楼和门厅,但老宅中却有一“宝”--影壁,据说是奉化保存最好的一座影壁(村民说是有关部门人员来考察时说的)。
该影壁位于正房前,坐南朝北,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四柱三开间建筑,由须弥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中间为水磨砖,明间上部为砖雕“双龙戏珠”,左右次间上部为砖雕“鲤鱼跃水”。
在拍鲤鱼时,发现其中有一条是“龙头鱼身”。
走了几百个古村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龙头鱼身”,住老宅里的村民说:来拍这影壁的人很多,但没人发现有一条是“龙头鱼身”的,他们住了这么久也不知道有一条鲤鱼是“鱼身龙头”的。
砖雕“鲤鱼跃水”
砖雕“双龙戏珠”(中间)
须弥座石雕
老宅里面使用的石材也很特别,廊檐地面的石材外侧使用的全是红条石,堂沿前也是铺红石板,而边上则全铺青石板,这种青石板在其他老宅中很少见到。
堂沿前铺的红石板
红石板和青石板
这是边上附房(后阊门)与正院(前阊门)之间的门。
后阊门
附房为一排二层楼房。
泉溪葛氏宗祠,又名维新堂,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四合院式,前后两进,左右设厢房。
正殿坐北朝南略偏东,面阔七开间。
明间悬“维新堂”匾,无落款。
东次间悬“敬德”匾,上款“嘉庆癸酉余月”,下款“富春董诰书”。这是我第二次到前葛村(一星期前第一次来时,村民介绍说葛氏宗祠里面有一清代老匾,但门关着),这次是专门来拍这块老匾的。
董诰(1740~1818年),浙江富阳人,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以其系大臣子,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已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清朝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董诰精书法,善绘画。
东次间悬“明德”匾,原匾已毁。
侧壁上书“孝、友、忠、信”四个大字。
这次正好遇上民革奉化区委会、锦溪书画院在前葛村搞送春联活动。
老书画家正在写“福”字
1984年祠堂遭受大火,门厅、戏台、两厢均被烧毁,仅存正殿。现门厅、戏台、两厢由前葛村老年协会筹资重建。
祖祠庙,据村民介绍:祖祠庙原来由山门、大殿、厢房、廊房、库房、膳房组成,后因学校办学需要拆除了山门、廊房、库房、膳房等,现只剩大殿和厢房。
泉溪祖祠庙(右侧为都神殿),位于前葛村,为村中葛张马三姓之祖庙,原庙应建于明代,现存大殿建于清乾隆年间,于2003-2004年进行了整修。
在祖祠庙东侧还建有都神殿,始建于光绪三十年,于2003-2004年重修。
都神殿简介
泉溪祖祠庙
泉溪祖祠庙
这些旧石材应该是泉溪祖祠庙内拆下来的吧。
旧石柱,倒挂狮子。
剡江
剡江岸边的一棵古樟树(树龄316年)
这棵古樟树,应该称其为“母子树”,外面的大树(母树)用仅存的薄薄的半边树身为中间的小樟树遮风挡雨。
村中其他老宅
村中小巷
这幢老宅是由前后二进与厢房组成的三合院
前进的堂前已倒塌